10年糖友突发尿毒症,双下肢浮肿,小便经常有泡沫现象,上个楼层气吁吁,稍一活动心慌慌……这些竟然都是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专家提醒:糖尿病治疗切勿忽视“心肾安全”
案例一:
老张发现自己小便经常有泡沫现象,不过,他并没太在意。半个月前,老张身体乏力,双下肢浮肿,夜尿也增多。这时,他开始意识到不对劲,在爱人的陪伴下,医院检查。肾功能化验单显示,血肌酐umol/l,超过正常值十几倍。老张被紧急收住入院,当晚就接受了血透治疗。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老张,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切,却与他患了十几年的糖尿病有关。
案例二:
何大爷69岁了,患糖尿病七年多。最近一年感觉到走走路或是上个二层楼就会心慌、气喘,平躺下来后好一些,但稍活动后又会“心发慌”。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吃不下饭,本来以为是感冒引起的并没有在意。突然有一天心率急速、皮肤苍白、头晕气喘,被马上送去医学,一查心电图,主治医生告诉他是“糖尿病引起了心脏病”。
“临床上,像老张、老何这样的患者并不在少数。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病变、糖尿病相关肾病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健康威胁。”曾任大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指出,“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而慢性肾脏疾病可导致约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受累。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要有效控糖外,还要最大程度地避免心、肾受损,给心血管和肾脏尽可能多的安全。”
▲曾任大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
糖尿病“伤心”“伤肾”没商量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患呢?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常委和教育管理学组组长郭晓蕙教授解释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受损,正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初始环节。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病后会导致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而血液中长期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脂会对动脉血管造成“侵蚀”,致使血管内皮变得不再光滑平整。血液中的血脂、血小板等物质会凝结集聚在内皮受损的部位上,变成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使动脉血管变硬,并且越来越狭窄,阻碍心脑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病。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常委和教育管理学组组长郭晓蕙教授
而之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郭晓蕙教授继续介绍,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本身就在逐年递减,再加上很多糖尿病患者是得了好几种慢性病的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成了家常便饭。
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以及共服多种依赖肾脏排泄的药物,都会让患者的肾功能走下坡路。
制定降糖策略,还得从心肾安全出发
“糖尿病的肾损伤往往在无声无息中发生,症状不易察觉。若早期不加以预防与控制,任由肾功能不可逆地减退,到了中晚期发展成糖尿病肾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难度也大大提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看病开药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是否有适合自己的,心肾无忧的降糖药物!”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洪天配教授强调。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洪天配教授
而已经心、肾等脏器受损的糖尿病人需要更加注意饮食的平衡与生活习惯的改善。特别是在营养摄取方面,要注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等比例,强调蛋白质的补充并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所以糖尿病人选择合理的降糖药物,并且配合饮食调整进行治疗和调理是最佳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更符合糖尿病人饮食特点的食品,比如:
白云山小分子蛋白肽
黄精海洋鱼皮胶原低聚肽
科普资料:
科学研究证实海洋鱼皮胶原低聚肽能够调理血糖、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补充精力、改善肤质,提供优质的蛋白营养,由内而外改善体质。高蛋白低糖分符合防治糖尿病所需饮食特点。
关于海洋鱼皮胶原低聚肽生理作用的研究文献资料经过研究和进行科学配比,加入“药食同源”的黄精、苦瓜、罗汉果等浓缩粉,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对古老中医药的研究,这些药食同源食材具有防治糖尿病的效果。
黄精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中医记载具有补肾益精、滋阴润燥等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菌、抗肿瘤等功效。
关于黄精生理作用的研究文献资料
特别声明:黄精海洋鱼皮胶原低聚肽这款产品为食品,无毒副作用,不损伤肾脏,无心脏毒性。不含蔗糖,糖尿病人也可以放心吃。
▼▼▼
想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