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康复成果展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514.html
致敬抗疫勇士们!
武汉·中国
-WEARETOGETHER-
编者按:
走近河医院7位驰援武汉抗疫的医护工作者,我们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大爱医德。
都说医护工作者是白衣天使,当近距离接触他们,发现他们的颜色不仅仅是白色的,还有红色、粉色……他们是多彩的。
钟南山院士说:“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中国人的广大医护人员真正体现出了他们的责任和良心。”
此次战斗,我们有多名医护人员受感染,其中20多名殉职,向这些战斗在医护岗位上无私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医护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阳光终将驱散阴霾
-WEARETOGETHER-
抗疫ICU,戳中我泪点的八个瞬间
#抗疫ICU戳中我泪点的八个瞬间#
抗疫ICU,戳中我泪点的八个瞬间
文/徐盛菊
图/孔媛敏提供
有机会走近河北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河北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孔媛敏,要感谢市作协的这次采访机会。
1.初识媛敏,钟灵敏秀
从武汉回来后,孔媛敏的身体感觉诸多不对劲,仿佛是在无声地抗议。先是右手拇指,在武汉的某一天连续下鼻肠管6小时后就开始疼痛,回来后数月不见缓解,经检查,右手拇指关节处已经有积液。后是右腿疼痛,时而走路一瘸一拐,诊断为右膝关节积液。再就是小腹总是隐隐作痛,在武汉的时候腹痛过二十多天,怀疑有炎症,自己没在意,当时武汉也没有做进一步检查的条件,吃了半个月抗生素后缓解,回来后身体再次出现问题,检查发现需要手术治疗,医生说,伤病应该和新冠疫情期间在武汉的五十多天超强度工作有关。
最终,孔媛敏只好接受了这次手术。
得知媛敏需要一个小手术的消息后,没多询问,静静等待,但内心诸多猜测。见到媛敏是在她术后一星期,地点是她亲自定的,在她平时工作的重症科办公室,问她能出来吗,她说:“没事,这几天正好我们科病人少,带你们看看ICU,消除下提起它的沉重感。”
酷夏的医院ICU病房整洁凉爽安静,几缕金黄的阳光透过朴素的玻璃窗射到墨绿色的水泥地面上,添了几许温馨。午睡时分,病房里有四个病人在酣睡,盖着洁白的被子,他们身旁,五、六位护士站在床头静静地守护,病人一有不对劲他们便及时把手伸过来。迎着门,几位护士正在为一位老人处理伤口,伤口在小腹,病人身子侧卧着,半个身子裸露在外,我不禁把头扭开,媛敏意识到我的尴尬,小声说:“这几位算是我们这里病情最轻的,都在恢复期,所以才敢让你们进来。”
孔媛敏,32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护理专业毕业,河北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十年工作经历,身材不高,一头在武汉剪掉的短发,一副斯斯文文的眼镜后面大大的眼睛闪着和善的光,说话轻声细语。人,就像她的名字,钟灵敏秀。那天的采访,距离她手术只有一星期,看上去她精神很好,但身体仍然显得虚弱,说几句,总会不经意抬起右手捂一会右小腹部,她说,伤口还在隐隐作痛。
我们促膝而谈,不忍心让她多说,但是又被她的一个个故事强烈地吸引……
医院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举行出征仪式
2.军令如山,父爱如山
接到去武汉的通知是在大年初二一大早,晨曦微露时分,孔援敏即将结束庚子新年大年初一的第一个夜班,电话响了,是护士长打来的,“孔老师,有可能派你去支援武汉,能去吗?”,她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回答:“能去,没问题,什么时候出发?”护士长:“等通知。”自武汉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院里已经组织了几次会议,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孔媛敏所在的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积极请战,医院组建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应急三梯队,孔媛敏作为护理第一梯队的队长,随时准备投入到抗击疫情战役中。但支援武汉,既在意料之中,又稍有意外。一同上夜班的小朋友们听到了,纷纷送来最真挚的问候与担忧。孔媛敏知道这次援鄂可能非比寻常,“但是怕什么呢,我在ICU工作十多年了,什么疑难杂症没见过,再说了,医院医疗水平不低,已经研制成功了防疫药茶,我还要给他们多带几包过去。”她这样想,于是微微一笑,“放心吧,孔老师一定会保护好自己,平安回来!”
交班后,护士长陪着孔媛敏练习穿脱防护服,没有问题后她才放下心。主任、护士长叮嘱孔媛敏各种注意事项,她们的关心让孔媛敏心里暖暖的。家里 这是来自抗疫前线孙辰的日记里描述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激情和友情。
一缕阳光从窗外撒进房间,感觉暖暖的
(抗疫故事之三)
文/吴荣勋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二天,上午无意间发现有些许阳光撒进房间,透过窗户,向天空望去,惊喜的发现太阳就藏在一团云的后面,心里很是高兴。
昨天凌晨四点半抵达武汉,说心里话,内心里是不安的,因为太多的未知。一天的休整,这期间在我们后方的院领导,同事们几乎是不间断的在以各种方式关心我们,鼓励我们,支援我们,真的是让我意识到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强大的后方支持,我们有爱我们,关心我们的大家庭——医院!这感觉就像是那撒进房间的阳光!暖暖的!
经过第一天的休整,培训,第二天,内心已经平静了,也有底气了,有强大的后盾我们怕什么!虽然今天没有给我们排班,但是我们一起练习了如何穿脱防护服,医院做准备。我和孔媛敏是重症护理组,我们俩的战场就是icu,张丽姐和丁盼盼姐是普通病房,经过一上午的练习,大家都掌握了如何穿脱防护服,如何保护自己。
午饭后,我和孔媛敏去宿舍门口的超市买了点东西,路上看到当地的市民正在遛狗,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在飞驰,兰州拉面的门口上贴着初五开始营业,生活还在继续,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不会被病毒感染!
这就是目前我认识到的武汉,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不全面,但真实!希望家乡的亲人们不要担心我们!我们真的挺好!最后再一次发自内心的感谢我们的大家庭医院给我们全方位,无条件的支持!我们定当不辱使命!
孙辰在日记中如实记下,时刻鼓舞着自己。
危难时刻,团结协作
(抗疫故事之四)
文/吴荣勋
第一个班,交接完班,孙辰负责的23床老爷子躁动不安,因缺氧导致意识不是特别清楚,情况很差,孙辰顾不得多想,赶紧冲上前去,想要帮他调整无创呼吸机,并应用镇静药,但老爷子因为意识已经不清了,一把抓住了孙辰的防护服,犹如溺水的人抓住来救命的人。这个时候,孙辰有两种选择,1:使劲挣脱,孙辰年少,老爷子体弱,孙辰肯定能逃脱,但是,孙辰的防护服肯定会被他撕破,他心理上会因失去最后根救命人而失望,孙辰也会因防护服破解而陷入危险境地!2.直面病人,让他抓着,并且竭尽全力去安慰他,让他在心里上至少不会绝望,知道他还有依靠!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孙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但是病人情况越来越差,而且由于被患者抓住,孙辰无法用药,这时孙辰的战友们都迅速冲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有用药的,有插管的,有上呼吸机的,老爷子迅速得到缓解,紧抓防护服的手也松开了。危难时刻,团结协作,就是胜利!情况稳定,孙辰检查了防护服,没有破损,他很感谢大家的帮助,他说:如果没有这些战友,自己肯定会暴露于遍布病毒的环境,后果不堪设想!
武汉解封日,孙辰“三喜临门”
(抗疫故事之五)
文/吴荣勋
4月8日,对我市首批赴武汉医疗队队员孙辰来说,可谓“三喜临门”。这一天,是他32岁的生日,还是他战斗过的武汉的解封日,他的二女儿也在这一天9时9分顺利降生。望着襁褓中漂亮的二女儿,孙辰高兴地说:“这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我太激动了!”
按照国家规定,医疗队员在连续工作一个月后应轮休。河北赴武汉医疗队的首批队员,到武汉战“疫”早已超过一个月,孙辰和队员们纷纷写下“请战书”,表示“疫情不退,我们不撤”,要把战“疫”进行到底。孙辰在武汉整整战斗了55天。
3月20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均为零,连续3天实现“双清零”。沧州首批医疗队圆满完成新冠肺炎救治任务,胜利归来。
到沧州后,他们被统一安排住在阿尔卡迪亚酒店进行隔离观察。在孙辰奔赴武汉这段时间,岳昀医院工作。3月21日,她挺着近9个月的身孕,带着孙辰最爱吃的烤串和茶汤去看他。他隔着酒店房间的窗户,看着妻子蹒跚臃肿的身影,不由泪流满面。他向妻子的方向挥着手,妻子也挥手相应。
4月3日,孙辰平安度过隔离期,当晚回到家中。
4月8日,武汉的“重启日”,也是孙辰的生日,更令他高兴的是,二女儿也在这一天呱呱坠地。“三喜临门”,让孙辰高兴不已。在武汉时,他最担心的就是“她要生孩子,我还没回来”。二女儿的平安降生,让他感到,这是武汉带给他的最好的礼物,是他们父女们与武汉之间的缘分。
岳昀霄给二女儿起名“孙可安”。孙辰说,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可安,蕴含着多重含义,既是对女儿一生的祈盼,也包含着对家人、对武汉、对祖国的深深祝福。
“还是我们国家好!”
(抗疫故事之六)
文/吴荣勋
在武汉抗疫历时五十五天后,孙辰发自肺腑的话是“还是我们国家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省对口支援一个区。医护人员一声令下,冲在最前面。接送医护人员的公交车司机二十四小时值班。酒店工作人员精心调理伙食。医院卫生员坚守岗位,打扫卫生。在离开武汉的晚会上,酒店工作人员为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表演节目。小区居民欢送,解放军帮助搬行李。市民路旁哭着相送。
短短两个月疫情得到控制,世界上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能做到?没有。
在武汉抗疫的日子里,孙辰等医护人员火线入党。面对党旗宣誓,永远终于党,跟党走。
在结束采访时,我问孙辰:如果再发生疫情,你还去吗?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还去。已经是党员了,更得去了。
作者吴荣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科技局老干部支部宣传委员,沧州市文学社、读书会会员,在中华辞赋网、香港诗词刊物及河北省《燕赵诗词》、《沧州诗词》发表诗词曲赋作品多篇。
爱得深
#你的眼睛满含泪水,
因为你爱得深沉#
医院丁盼盼
护士长武汉抗疫纪事
动员
年的春节前,武汉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向全国辐射蔓延。让全国人民都放弃了春节的走亲访友,空气中不再氤氲鞭炮的硝烟,电视的新闻成了大家注视的焦点,并且,在家里“宅”起来。
春节在中国是最重大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当国家号召、发动医护人员去支援湖北时,丁盼盼报名了。三十四岁的丁盼盼,觉得去抗疫是很自然的事,那份责任心决定了她的选择,选择是平淡、勇敢而坚决的。
谦逊、安娴的丁护士长平静地说:“初二早上7点,我接到电话通知报名,准备去武汉支援抗疫。第一是有点吃惊,第二有点小害怕。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心底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你得去’!做了这个决定后,仍感觉难以置信,自己只是一个三线小城市的普通护士,虽然说毕业时也满怀热情的想为祖国的护理事业做一番贡献,但被这么多年生活上及工作中繁杂琐事所累,当年的那股热情已所剩无几,但,今天,祖国既然有需要我的时候,我仿佛又找回了当年的那份初心与信念,我必须得去!这时我的心中是充满荣耀的。”
启程
丁盼盼说:一个上午的个人准备,收拾自己的随身携带的用品。让我们准备东西,但我们也不知道准备什么?简单的收拾了一下需要穿的衣服。到中午,沧州的医护人员就乘上去武汉的列车。
离开家时,7岁的儿子拉着她,不想让她走。她用手把儿子的手拨拉掉,拉起行李箱,含情脉脉却没再回头地走了,可她的眼里饱含着泪水。母亲一颗拳拳的心,自然有着眷眷的不舍。就在丁盼盼跟我讲到这里时,我也满眼的泪水在打转,为之动情。
自从儿子出生后,丁护士长从来没有远离过儿子。医院里多次给机会让她去北京、天津学习进修,她都推掉了,说得照顾儿子。儿子,是她萦怀于心的牵挂。可是这次驰援武汉,她二话没说,就报名“参战”了。
车窗外的景色萧条,北方的冬天,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绿色,在灰蒙蒙的天空下,黄土地上那些休眠的植物,无法引起医护人员的兴趣。对于武汉,他们仍然是知之甚少。只是这次的“新冠肺炎”,让他们即将走近武汉。
似乎“新冠肺炎”与年的非典有着很大的差别,因为这次传播扩散的速度快、传染性强。
武汉,一座陌生的城市,在中国腹地,还没有领略过黄鹤楼的宏伟;武汉,一座英雄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也曾刀光剑影、硝烟弥漫;武汉,一座被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