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被治愈的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

手指部白癜风怎么治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7526.html
一种能被治愈的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终身性疾病,只能通过药物、生活方式的改善及运动等方法来控制血压水平,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出现。那么,所有的高血压都不能被治愈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临床上几乎所有的继发性高血压都可以被治愈,小编整理了临床上常见几类内分泌性高血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概念

继发性高血压的种类有很多种,对于大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如果祛除了诱发血压升高的病因,患者的高血压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或治愈。内分泌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内分泌性高血压是指因内分泌疾病导致相应靶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使血压升高。内分泌高血压的种类很多,临床表现复杂,很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特点

内分泌性高血压一旦确诊,可通过针对病因治疗,例如,药物、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此类高血压能够得到有效治疗或彻底根治,即导致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原发病治愈之后,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随之消失。40岁以前发生的高血压,或高血压患者伴发特殊临床表现,均需要考虑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分类

1、肾上腺性高血压在高血压的病因学中,继发性高血压的最常见原因为肾性及肾上腺性高血压,肾上腺高血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属于一种来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肿瘤,它能够分泌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由于儿茶酚胺增多,患者会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等症状。此类患者常发生高血压危象,患者短期内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并伴有头痛、烦躁、心悸及视力模糊等征象。嗜铬细胞瘤多见于30~50岁青壮年。②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导致机体的水、钠潴留及体液容量扩增继而血压升高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系统所致。以往认为其患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0.4%~2.0%,近年发现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病率为10%左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此类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③库欣综合征:库欣综合征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肾上腺皮质长期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所疾病的总称,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紫纹、高血压及继发性糖尿病等。库欣综合征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其原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对血管活性物质加压反应增强,血管舒张系统受抑制剂皮质醇可作用于盐皮质激素受体等因素有关。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一组常染色体遗传病,该类疾病是由于肾上腺类固醇合成中某种酶的缺乏导致皮质醇合成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增加导致了肾上腺皮质增生及性激素过度增生等。其临床症状往伴有电解质紊乱,高血压、性腺发育异常。

2、垂体瘤

垂体瘤是较为常见的内分泌腺瘤,起源于腺垂体、神经垂体和胚胎期颅咽管上皮细胞,可表现为垂体激素过度分泌或分泌不足,约占颅内肿瘤的15%。功能性垂体肿瘤本身可分泌过量垂体激素引起相应腺体功能亢进,血压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由于甲状腺激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为主要特点。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由于甲状腺激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血压升高,其临床表现以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为主要特点。4、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指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素而引起的钙磷代谢失常,包括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其中原发性甲旁亢病因尚未明确,部分患者有家族史,系常染色显性遗传。高血压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表现,该疾病治愈之后,高血压可得以改善。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筛查

对于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而言,如果能够早期诊断这些特殊类型的高血压,祛除病因,其高血压可以被治愈或得到显著的缓解,研究发现,临床可以通过临床表现、筛查人群及病例检测试验等方面,为内分泌性高血压的临床筛查提供指导,具体内容如下表1:

总之,高血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一直比较高。就内分泌性高血压而言,只要尽早发现,在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伤之前去除病因,患者的血压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临床医生要做好高血压的相关鉴别,将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从高血压人群中筛选出来,明确其诊断,并给予最恰当的治疗,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负担。来源医格心领域温馨提示:一泌科附院内分科专注诊治各种疑难罕见高血压、性腺疾病,积累了大量继发高血压筛查和性腺疾病的病例,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拥有完备的筛查试验设备和检测仪器,有需要请您联系-(医办室)谷君(副主任医师)

一附院内分泌科诊疗特色

内分泌性高血压及肾上腺疾病亚专业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自年开展内分泌性高血压及肾上腺疾病亚专业,主要针对内分泌性高血压进行病因检查及肾上腺疾病诊治。科室制定规范诊治流程,同时具备肾上腺激素的精确检测,其中包括醛固酮、皮质醇、儿茶酚胺、17a羟孕酮等激素水平测定及相关功能试验:醛固酮卧立位及开博通试验、大、中、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64排及排肾上腺CT检查,高血压基因用药指导及单基因性高血压基因检测。目前科室诊治内分泌高血压疾病患者余例,明确诊断肾上腺相关性高血压余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例,库欣综合征患者3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15余例,还有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包括肾实质疾病、肾动脉狭窄等疾病;诊断世界罕见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3例。对于诊断明确的需要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疾病与我院泌尿外科合作,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高血压得以根治,同时治疗了患者因肾上腺激素增多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糖代谢异常、心功能不全、性腺功能异常等疾病,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患者因低钾血症在我科明确诊断相关疾病包括:垂体ACTH瘤、肾上腺疾病、Gitelman综合征、肾上腺酸中毒等疾病,真正做到了精准的病因诊断,提高诊治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后期我们将继续努力、砥砺前行,为张家口山城老百姓的健康服务!

专家介绍:

谷君,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糖尿病足分会委员,中共微循环学会张家口周围血管疾病分会委员。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内科学内分泌硕士学位。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及骨代谢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获河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完成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研究重点课题并取得成果1项,以第一作者在在《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杂质》、《中国糖尿病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临床医生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论著2部。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五全天内分泌科专家门诊,每周三上午肾上腺专病门诊。联系。

这种高血压竟可以通过手术治愈,不用长期服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PA)指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过量的醛固酮,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的临床综合征。醛固酮过多是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疾病呈进展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PA患者对一般降压药物效果差,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

谈起原醛,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这些误区你一定都闯过:这是个少见病吧?血钾不低肯定不是原醛!原醛得有醛固酮瘤吧?事实是:①1级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症发病率约1.99%,2级高血压患者中发病率约8.02%,3级高血压患者中发病率约13.2%;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症占5%~12%,难治性高血压者中原醛症发病率可高达17%~20%。所以,并不少见。②一方面,仅9%-37%的原醛症患者有低血钾,因此低钾血症不是诊断原醛症的必要条件,但高血压合并低血钾是筛查原醛症的重要线索;另一方面,有文献报道原醛症患者在正常血钾的高血压患者中高达9.5%,因此对于血钾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不能排除此诊断。③醛固酮瘤仅占原醛症病因的35%(病因构成如下:)事实如此惊人,看来还是要好好了解原醛,今天,我们从筛查、确证、分型、治疗几个方面,来认真仔细全方位的再识原醛。

筛查篇

目前推荐立位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症筛查首选指标;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直接肾素浓度采用不同方法或不同试剂所测得结果相差甚远,因此直接肾素浓度还不能作为一线的检测指标推荐。那么,哪些人群需要筛查原醛症呢?“中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专家共识”推荐如下人群进行筛查:

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患者;

高血压合并自发性或利尿剂所致低钾血症患者;

持续血压>/mmHg或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小于40岁)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

原醛症患者伴有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患者(OSA)。

但是,注意,但是来了。

确证篇

ARR作为原醛症筛查试验有一定的假阳性,必须选择一种或几种确诊试验来避免原醛症被过度诊断。防止过度诊断,我有四宝:1、生理盐水输注试验方法:早上8-9点开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0ml,ml/h(共4小时),平卧2小时采血。结果判断:

血醛固酮10ng/dl,原醛症诊断明确

血醛固酮5ng/dl,排除原醛症

介于二者之间,结合临床,必要时再重复评价

2、卡托普利试验方法:坐位或站位1h后口服50mg卡托普利,试验期间始终保持坐位。结果判读:阳性:血醛固酮浓度下降30%正常:血醛固酮浓度下降30%注意:存在一定的假阴性!3、口服高钠饮食方法:高钠饮食:钠盐摄入量mmol(相当于氯化钠6g);连续3天;补钾:使血钾维持正常;收集第3天至第4天24h尿液测定尿醛固酮。结果判读:阳性:尿醛固酮12ug/24h或尿醛固酮14ug/24h阴性:尿醛固酮10ug/24h4、氟氢可的松试验氟氢可的松0.1g,q6h*4d,补钾治疗(血钾达到4mmo/L),高钠饮食(每日三餐分别补充30mmol,每天尿钠排出至少3mmol/kg)。结果判读:血醛固酮10ng/dl,原醛症诊断明确;血醛固酮5ng/dl,排除原醛症;介于二者之间,结合临床,必要时再重复评价。国内常用前两个试验。我们知道原醛症分为三种:单侧肾上腺病变(包括醛固酮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双侧肾上腺病变(特醛症)和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

分型篇

有三大检查助力我们精准分型:1、肾上腺CT醛固酮瘤在肾上腺CT影像表现为:单侧肾上腺腺瘤(直径2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周边环状强化,平扫示肿块密度均匀、偏低、CT值-33~28Hu,增强后呈轻度强化,CT值增高到7~60Hu;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时腺瘤呈快速廓清表现:典型病例肿瘤边缘呈薄纸样环状增强,而中央往往仍为低密度;腺瘤同侧及对侧肾上腺无萎缩性改变。特醛症在肾上腺CT影像表现为:双侧肾上腺形态和大小表现正常,或仅仅是密度稍致密;双侧或单侧肾上腺增大,边缘饱满,肢体较粗,密度不均,或呈颗粒状;单侧肾上腺孤立性结节欸,密度类似正常肾上腺或稍低;双侧肾上腺多个小结节。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在肾上腺CT影像表现一般直径常4cm。注意:CT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易发现1cm的结节,导致将双侧病变误诊为单侧病变;不能评估结节是否有功能。需进一步行双侧AVS检查,以明确有无优势分泌。2、AVS需进一步明确分型:对于肾上腺CT正常、单侧肾上腺肢增粗、单侧小于1cm的微腺瘤、双侧大腺瘤或微腺瘤或两者均在的患者需行AVS明确原醛症有无分泌优势;同时AVS决定是外科手术还是内科药物治疗的治疗方案的选择;AVS虽被公认为原醛症分型诊断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且价格昂贵,应在确诊原醛症且有手术意愿的患者中进行。以下人群可不做AVS检查:年龄小于40岁,肾上腺CT显示单侧腺瘤且对侧肾上腺正常患者;肾上腺手术高风险患者;怀疑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已证实患者为GRA或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III型。3、基因分型建议年龄在20岁以下原醛症患者,或有原醛症或早发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做基因检测以确诊或排除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对于发病年龄很轻的原醛症患者,建议行KCNJ5基因检测排除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III型(FH-III)

治疗篇

根据不同的分型,我们可以选择手术或药物治疗:▲不同类型原醛症治疗方法①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起始20mg/d,最大剂量mg/d,需要监测血钾②依普利酮起始剂量12.5mgbid,CKD3期慎用,CKD4期及以上禁用③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起始剂量0.~0.25mg/d;泼尼松起始剂量为2.5~5mg/d均在睡前服用④钠通道阻滞剂:如阿米洛利、氨苯蝶啶等对原醛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作为一线用药⑤其他降压药:ACEI、ARB可能对部分血管紧张素II敏感的特醛症有治疗效果CCB主要用于降低血压对醛固酮分泌并无明显抑制作用

划重点

▲诊治流程,一图读懂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年成立内分泌专业组,3年独立门诊,6年独立病房,年独立病区。内分泌科是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河北省生长发育与矮小症专病联盟单位,医院,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多次承办河北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内分泌科将努力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集医教研于一体、以内分泌代谢疾病为诊疗特色的京西北区域国家重点内分泌专科。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5.67万人次,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3人。内分泌科现有护士17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学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开设有内分泌专家门诊、生长发育门诊、肾上腺门诊、肥胖门诊、甲状腺门诊、普通门诊、宣教门诊。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目前内分泌科开展的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内分泌高血压、肥胖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涉及病种包括生长发育异常、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室医师简介

1、任卫东,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内分泌科主任;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专业,4医院进修学习,年晋升主任医师,年获得河北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基层学组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在SCI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多部著作;获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成果8项。带领科室团队创办“一附院内分泌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ljizheng.com/ndys/9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