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脏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
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很多糖尿病和肾病一样,都被称为“温柔的杀手”,当出现微量蛋白尿时,糖尿病病史多已5~6年,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临床表现;约8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通常无明显血尿,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贫血,提示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在院治疗的患者,男性,65岁,发现多饮多食多尿15年,尿蛋白阳性7年,血肌酐升高2年,刚开始未重视,也一直未规范治疗,近期,病情严重,才开始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医院接受治疗,肌酐一直呈上升趋势,医院建议透析治疗,患者拒绝,为求治疗,来我到我院,
入院查尿蛋白3+,24h尿蛋白定量9.1g,肌酐μmol,经过我院专家会诊,为患者制定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控制血压,血糖,利用中医复肾疗法,保护残余肾功能,阻止肾脏纤维化,控制尿蛋白,降肌酐,保护肾功能,经过在院治疗2周时间,复查24h尿蛋白定量从9.1g降到4.3g,肌酐由μmol降到μmol,患者对治疗非常认可,也成功避开了肾透析,通过在院治疗,患者在思想上也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现在病情稳定,身体在逐步恢复中!
治疗前后肌酐对比
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对比
患者肯定疗效,对我院医护人员的服务也非常满意,在住院期间,写下在院期间的住院体会,也由此鼓励身边的肾友们一定不要轻言放弃,积极接受治疗,达到一个良好的预后效果!
患者在院期间写下的住院心得
一般而言,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有蛋白尿的现象。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判断,如果患者知道自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或是病程较长时,出现以下表现就要留心有糖尿病肾病的可能。
1、尿量增多,易疲倦
在最初血糖过高影响到肾脏时,患者的肾功能会表现较为亢进,排尿量会有所增加。此时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易疲倦,乏力的情况。如果糖尿病人发现自己无其它原因出现容易疲乏,尿量增多的情况,就应留意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控制并稳定血糖。
2、蛋白尿、泡沫尿
这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比较容易观察的一个症状,在最早期主要是表现为运动后尿白蛋白增多,也就是蛋白尿,而通过休息,排尿情况又会恢复症状。在这一时期,只要糖尿病患者还能良好的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的稳定,那么患者的肾脏功能还是可以长期地保持稳定。
而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使得病情逐渐进展,就会出现持续的微量清蛋白尿,也就是泡沫尿。此时肉眼可见尿液中的泡沫增多,且短时间不消失。
3、水肿
由于肾功能发生异常,糖尿病肾病早期还会有水肿的情况,其原因是肾脏未及时地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初期水肿主要集中在足部、眼部,通过休息水肿会消失,随着肾功能的进一步降低,会发展为持续性水肿乃至全身性水肿。
4、尿量改变
当患者的肾功能逐渐减退时,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但相对来说这种情况无特异性,患者比较难察觉。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任何一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严格遵医嘱控制好血糖,并定期监测和检查足部、心血管、肾脏等各项机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END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