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86.html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血液透析必须依赖血管通路如内瘘、静脉导管等进行操作,一旦出现血管通路失功能,尿毒症患者无法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心律失常和猝死。血管通路是这些患者的“生命线”,维护血管通路、及时复苏血液透析“生命线”对于尿毒症患者至关重要。
《KDOQI血透通路指南》于年更新,距离上次发布已有13年之久。新指南提出“肾脏病终末期后的生命规划”理念,指出进入ESKD阶段后,患者应有预期地接受一个具有连续性的治疗,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改善预后,而不是一味强调“自体内瘘优先”、“透析导管最后”。指南更新将对临床规范诊治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将对ESKD后生命规划实践带来哪些启示?
年6月19日,由BD公司支持的《通路优化国际大师论坛》一期正式举办,一期论坛紧贴“AVF”的主题,以《KDOQI血透通路指南》为线索,来自加拿大、美国和中国的4位血管通路领域著名专家带来了精彩的网络直播,阐述指南更新对血液透析患者AVF通路问题的影响,强调参照最新诊疗指南进行血液透析实践的重要性,以期保证医疗安全,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回归率,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主持人致辞医院肾内科金其庄教授对本次直播开场致辞,并对本次参与直播讨论的四位讲者进行一一介绍。美国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KDOQI)血管通路指南主编Dr.CharmaineLok将带来“KDOQI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AVF内容解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放射学系教授、放射学系质量和安全副主席Dr.ScottTrerotola将分享“血管成形术之于血液透析通路”;浙江大学医院陆明晰教授将围绕“从超声评估看血透通路PTA指征”展开探讨;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何凡教授将带来“动静脉内瘘球囊辅助成熟技术的应用与思考”。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CharmaineLok教授分享了KDOQI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的AVF部分,版KDOQI指南强调了实现可靠、功能正常、无并发症的透析通路,从P(Patient,患者)-L(Life-Plan,生命规划)-A(Access,通路)-N(Need,需求)角度考虑AVF的建立和需求,从而达到标准化实践下的个体化。CharmaineLok教授分享了年指南更新中AV通路的评估和准备、AV通路的位置及检查、瘘的建立、AVF的监测、瘘失功的指征等部分内容,并强调瘘的维护包括监测、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ScottTrerotola教授带来了PTA治疗血液透析通路的经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可延长通路寿命并减少血栓形成,充分、有效、易于执行。PTA适用于流出道狭窄、流入道狭窄和中心静脉狭窄等情况。对于顽固性狭窄可采取超高压球囊、切割球囊、斑块消蚀、平行导丝技术等技术。弹性狭窄可以考虑延长PTA,增加球囊直径,或者可以考虑使用支架、覆膜支架或外科手术。PTA也适用于内瘘成熟不良的治疗。另一种基于球囊的技术是BAM(球囊扩张辅助成熟),BAM经常指的是整个通路全程的重复PTA,必须将两者加以区分。陆明晰教授指出,血管通路存在的根本目标是,在尽可能减少对全身不良影响的前提下,满足机体进行充分透析的需要,并尽可能延长通路自身的寿命。血管通路随访包括限定时间的计划性随访和临床实践驱动的随访。对于有临床症状的通路,超声可以通过测量管径和血流量确认病变;对于无临床症状的通路,超声可以发现潜在问题,这种问题可能是“无症状”但“有意义”的,可能目前暂时“无意义”,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