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泄浊,中医特色疗法在尿毒症中显奇效

慢性衰竭主要指由原发性肾病、代谢性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所导致的慢性肾脏结构和(或)功能损伤。尽管数十年间,人们尝试了多种措施来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但收效甚微。如今,全球每年用于慢性肾衰的医疗费用高达50亿美金,就我国而言,成年人的慢性肾衰竭的患病率高达10.8%,其中早期患者占比可达84.3%。因此,我国正处于CKD防治的“窗口期”,急需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延缓肾衰竭的进展。

许多慢性肾衰竭患者往往从被确诊的那一天开始,就进入了一个倒计时,,,,……,。尿毒症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一直纠缠着肾衰患者,直到他们进入疾病的终点——透析

在消极迷茫的大背景下,肾衰竭的救治进展举步维艰。而在现有肾衰竭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有诸多治疗措施还始终未得到重视。如中药灌肠作为控制肾衰竭进展的重要一环,其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但疗效良好等诸多优势仍只为少数中医人知晓,故本篇作为科普普及中药灌肠在肾衰竭中的应用。

中药保留灌肠是通过肛门使药液直接进入肠道,与肠粘膜直接接触,增加肠道蠕动次数及排便次数,促进氮质毒素的肠道排泄,从而降低人体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并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操作时一般患者取侧卧位,用一次性肛管插入肛门15~20cm,将药液缓慢灌入肠腔内;拔出肛管后保留药液一段时间,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频次以每周3次为宜,且每次灌肠治疗不宜过久,以免药物伤损人体正气。

中药灌肠的用药也有迹可循,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益气固涩药应用较多。药物之间的合理配伍可调节肾小球细胞的高代谢状态,抑制肌酐等代谢废物的产生;还可调控肠道的钙、磷代谢,通过提高灌肠液的渗透压清除吸附在肠壁的有害物质,通过粪便排出体内的有害废物。降低或消除血管阻塞,提高肾脏血流量,改善肾脏血管的功能,而收涩药则可以防止灌肠液造成的过度腹泻等不适。

医院肾内科应用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已经十余年。在这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医院肾内科不仅摸索出了一系列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操作要点,同样也形成了数个精当有效的通腑泄浊灌肠协定方。对处于稳定期的慢性衰竭患者而言,中药灌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肌酐与尿素氮。结合中药内服与常规西药治疗则可有效延缓肾衰竭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也正是因为中药灌肠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成为了医院肾内科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一大特色,受到了省内外众多肾衰患者的一致好评。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还想看

治疗肾病快速降尿蛋白,这三个方法可以一试!

龙吐珠汤治尿毒症,百治百愈!

主治肾病没有副作用的特效食疗验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ljizheng.com/ndzl/8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