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1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名家写高考作文可为与有为
作者:语文匠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每人身上压力倍增,于是乎,“躺平”成了话语,“佛系”成了主义。仰望星空的眼神逐渐空洞,低头专注的仅仅是尺寸之间,这些“万事不可为”之信念确乎不该是我们青年一辈所应有所该有。请谨记,相信“可为”才能实现梦想,坚持“有为”才能书写华章。
诚然,有些时候,无为可能是为了避免“内卷”加剧,可能是调整人生的赛道,这些无为还有存在的理由。但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不相信“可为”却是青年一代的砒霜,而非蜜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总书记此言高屋建瓴,引人深思不相信“可为”的后果。当下社会舆论纷纷扰扰,前有“精致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蒙蔽了无数人的双眼,后有“佛系”“丧文化”“躺平族”让人消极颓废,这些都是不相信“可为”带来的自我麻痹。但是,假如青春没有高远的志向,青春的躯体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假如青春没有向往的远方,青春的我们又怎能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遥想当年,华北狼烟四起,青年梦想着读书;国力衰微之际,青年梦想着学艺;改革春潮涌动,青年梦想着创新。唯有抛弃心头的“无所作为”的执念。心中有梦想,肩头甘磨砺,人生才能紧随奋斗的脉动熠熠生辉。
坚持“有为”,方能实现梦想。奋斗不仅应在心头冉冉升起,更应在行动上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又提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诚哉斯言。在白衣执甲、风雨同舟的人海中,有那些有为的青年;在一方有难、全国支援的人潮中,有那些有为的青年;在凝心聚力、身心守望的身影里,有那些有为的青年,他们就是我们的楷模,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青年一代,要从我做起,自觉抛弃“不可为”的想法,自觉抵制“不作为”的做法,做时代的书写者,做红色江山的接班人,提升自身的政治站位,大有必要。君可知,仅靠夙兴夜叹不能“封狼居胥”,仅靠朝思暮想不能“王师北定”,难道不是吗?空谈之声即使再澎湃,也敌不过在荒漠风沙中,建设西北塞林坝的护林者手上的厚茧;空谈之声即使再激昂,也敌不过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那布满血丝的双眼中所透出来的对于报效祖国的赤诚。
“时代青年茂风华,传承精神谱新章”。就让我们从今日起,和笃信无所作为划清界限,做一位有为之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请相信,有为才有位!
文化如光耀大地,少年有为志青霄
作者:郑州七十四中一米阳光
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展示了伟人少年的自信;一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道出了中华儿女的团结;一句“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展现了有志青年的爱国之情。我们的党,历经百年波澜征程,积淀百年革命文化,这积淀如光,福泽大地,助力我辈少年有为志青霄。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欲有为,当自信自强。
年毛泽东险遭缉拿。面对困境,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写下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言,正是因为这样的自信,才让他一次次绝处逢生。现在,我们虽远离了战场的硝烟,却有看不到硝烟的经济贸易战,华为不仅没有被美国封杀,反而激起了华为嘶喊着向前的斗志。他们深知核心技术需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我们自信精神的千年传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欲有为,应团结一心。
年疫情来袭,武汉重灾,祖国各地志愿者应急而来,大街小巷自发唱响国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而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这样的短诗:“当纳粹来抓共产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当他们囚禁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替我说话了。”唯有团结,才能共御困境。今天,我们大国担当,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团结发展中国家共擘蓝图;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地球村,亦需要我们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应对世界难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欲有为,须爱国情深。
“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年轻择业时,只为填补国家肝胆外科研究空白,他毅然放弃成绩接近满分的小儿科,而是选择了仅考60多分的外科,且是冷偏弱的肝胆外科。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人民免于战争,我们日日安宁;我们有幸沐浴在这样的文化中,国家有难英雄辈出,肩负重任。未来,祖国在我们肩上,爱国,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空有一腔热血无以救国,它需要心怀祖国,站好我们的每一份岗,发出我们的每一份光。
历经百年征程,传承千秋文化,作为少年的我们,被文化之光庇佑着;作为少年的我们,当立青霄之志,带自信之光、团结之心、爱国之情翱翔蓝天、躬耕大地。
可为”之世,“有为”之时
作者:山东潍坊高新区东风学校郇壮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七十载共和国征程浩浩荡荡。中国共产党发轫百年,势如巨龙,从不止息;青年后浪继往开来,灿若百卉,灼灼肆放!
青年后浪,在这“可为”之世,我们要创造自己的“有为”之时,让每一刻的奋发,成就自己最光辉的青春底色!
百年砥砺,百年磨难。仅仅一个世纪前,“整个华北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大江南北狼烟滚滚,炮声隆隆,华夏神州万马齐喑。青年周恩来高呼“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曾经深深敲击着每一个立志救亡的学子的心灵:国家积贫积弱,如何“可为”?民族前路渺茫,怎能“有为”?
从《义勇军进行曲》中不甘为奴的呐喊,到《红岩》中革命志士舍身忘我的作战;从李大钊、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求索,到焦裕禄、钱学森“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的奉献……一个个熠熠闪光的名字,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成为了祖国披荆斩棘的奋进史中最美的注脚。鲁迅先生有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中国人也在“不可为”中做到了奋发“有为”!
时光荏苒,日月换天。奔腾发展的新时代,为我们创造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可为”之路。年,22岁的曹原被英国《自然》杂志评为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石墨烯驾驭者”横空出世!就在近日,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手提馒头矿泉水接受采访的视频走红网络,这位取得突破性成果的质朴学神,从来不为喧嚣所动,而是静水流深,默默“有为”。
众皆“可为”的时代,曹原抬头仰望,选择与智慧共舞;“韦神”低头耕耘,选择与知识相伴;青年抗疫者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选择与祖国民族共渡难关……所谓“有为”,便是将个体命运汇聚到时代的洪流当中;所谓“有为”,便如保尔柯察金影响一代又一代青年的那句名言: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青年后浪,从来不是时代大潮的过客与看客,我们是海底深深涌动的驱动力,我们奏响山海间最响亮的音符!
在“可为”之世,让我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有为”时刻!
全国卷2(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名家写高考作文用实力眺望理想,用奋斗创造明天
作者:太原师院附中吉学斌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也是最梦幻的季节。理想之于青年,犹如灯塔之于茫茫大海之上的航船,指引着我们破浪前行。而对理想的追求,则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汉代扬雄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可见“弓硬”“矢正”“的明”都做到了,方能一发必中。不过,在这里我更看重“弓硬”。没有过硬的实力,再远大的理想都只能是空想。
我不否认“矢正”“的明”的重要性,相反,我认为它们是青年人实现理想的前提。只有端正了思想,确定了目标,再付诸行动,理想才有可能实现。生活中,我们有许多青年人理想信念模糊,缺少奋斗动力,只想“佛系”“躺平”,这样的青春只会在虚度中枯萎。个人的理想只有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的“禾下乘凉梦”和十四亿中国人的温饱联系在了一起,他的功绩将永远为国人铭记。喀喇昆仑高原上,我们年轻的官兵血洒高原,不失寸土,把最清澈的爱,献给了他们最挚爱的祖国,他们的理想与国家人民的安危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的牺牲无上光荣。
但是远大的理想,还需依靠实力才能实现。纸上谈兵,只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自信;空喊口号,只是夸夸其谈的表演作秀;望梅止渴,只是自欺欺人的自我满足。这个世界只相信实力,实力是踏平坎坷的底气,实力是走向光明的路标。在阿拉斯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杨洁篪霸气地说出:“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这是崛起大国的实力和底气,这是上一个辛丑年的中国所无法想像的。如今的中国,嫦娥奔月、蛟龙下海、高铁飞驰、天舟遨游……越来越多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创造。国家如此,个人亦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我们既要修炼自己的品德,又要增长自己的学识,惟有德才兼备,拥有过硬的本领,才有可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实现理想,要靠实力,但实力的获得,自然离不开奋斗。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既要有翱翔九天的雄心,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把最美青春留在百色大山的黄文秀,用生命诠释了“奋斗”的含义;抗疫战斗中的90后青年,勇挑重担,不惧艰险,用拼搏和奉献书写了新时代最美的青春之歌。作为学生,我们唯有潜心学习,苦练内功,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风华正茂逢盛世,奋斗拼搏正当时,当代中国为青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也应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是雄鹰,就勇敢地奋飞翱翔;是骏马,就尽情地纵横驰骋。不要停止攀登,不要停止跋涉,来路无可眷恋,脚下站立的永远是下一座高峰!
用实力眺望理想,用奋斗创造明天!
让追求理想成为我们的生存哲学
作者:安凤霞
理想让人变成这个世界最浪漫的一种生物。(开篇点题,强调理想对人的重要作用。)“举头望明月”之余,我们便想能不能有机缘能够窥探一下嫦娥的广寒宫,于是登月变成了我们的理想;“低头思故乡”之际,锦衣昼行又成了多少人思慕的来日!(化用诗文,从科技进步和世俗功名两个角度对理想进行情境式描绘,增强文章的代入感。)
当我们艳羡古人能够把理想渲染成一篇情采斐然的大赋时,不免感叹:我们的理想为什么会在生活中被碾压成断句残篇?(把理想比作大赋和断句残篇,生动优美。)
我们常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身着宽袍大袖的古人,念念不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屡屡用笔在纸上端正地写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们也曾在心里探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的内在逻辑,可几经推敲下来,我们竟不禁黯然。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做了这些语句中的铺垫成分。(排比行文,例证丰富,喻体“铺垫成分”,反映普遍而深刻的社会现实。)
我们真切向往着有朝一日,我们也能够周身沐浴着理想的荣光,然而我们却往往在隔岸观火中忘记了这世间最素朴的哲学,那就是——任何一种热爱都需要我们奋不顾身。(“隔岸观火”深刻反映人们对待理想的不正确态度,自然引出文章主旨。)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先贤们现身说法,让我们明白只有“全力以赴,好为苟难”才能够实现传说中的“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例证典型,论述有力。引文恰当,增添文采。)
正如歌词中所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你所见的惊鸿一舞,不过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慢移莲步而成。(深化主题,强调努力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回扣命题材料,进一步突出文章主旨。)
想要让自己成为劲弩,又怎么能够拒绝煣木之苦?(反问修辞,增强语势,再次申明观点。)
古有宋濂穷冬烈风之中,为求学踽踽而行;今有黄国平在博士论文中自陈家世之多舛,求学之维艰。然而他们却用自己坚持不懈的热爱,诠释了什么叫穷且益坚。(举例论证,评古论今,丰富文章内容。)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引用诗文,渲染努力实现理想带来的收获和提升,契合学生读书生活。)
追求理想,上天给你永远都是这世间最好的馈赠。而追求理想,需要的永远是我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被消磨的热爱。
彭于晏每拍一部电影,就学会一项新技能。他出演《激战》,学会了综合格斗,巴西柔术和泰拳,在《海豚爱上猫》拿到海豚训练师资格证,在《听说》学会了手语,在《破风》考取了专业自行车手资格证,在《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学会了工字伏虎拳和虎鹤双形拳,更厉害的是他拍完《湄公河行动》,直接学会了缅甸语和泰语。作为励志偶像,彭于晏用他的超于常人的努力,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自律才能让我们更快地接近心中的梦想。(以影视明星为例,贴近学生生活,论述深入。)
荀子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引用,进一步深化论点。)
让理想成为我们的生活哲学,让思考成为我们打开世界的钥匙,让内心的正义成为我们前进的帆板!让我们的人生在“冥冥之志”缔造的通透中,能够拥抱我们需要的成功、浪漫和喜悦;如果不能,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对人生正确的认知和真正的热爱。
只有默默努力,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结尾简洁,紧扣命题任务核心,强化论点。)
不忘“初心”才能正中“靶心”
作者:吕京笏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靶子。然而,天地广阔、环境复杂,想正中靶心谈何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精准明确的目标、需要一往无前的冲劲、需要不为外物所动的定力,但最根本的,是一个“正”字——靶子要插得正,箭要飞得正。
箭如此,人亦然。前一段时间,袁隆平院士去世,我们深切地怀念他,感谢他一生操劳让我们吃饱了肚子;更是致敬他的精神,简单、纯粹,用一生的时间去实现一桩承诺、践行一份使命。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无愧于“顶级流量”的称号,他就是青少年最好的榜样!
袁隆平爷爷并没有真正离开,他把时代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曾经被世界守护的我们,到了站起来守护世界的时候了。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青春的靶心、理想的靶心,便是个人、国家、时代共同绘就的“同心圆”。无论距离靶心多远,永远不要忘记锚定前行的方向。
也许,你的理想是当一名白衣天使。那请不要忘记,当疫情弥漫、雾锁江城时,是谁无畏逆行,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与死神抗争。口罩下的勒痕是他们最美的印记,护目镜下坚毅的眼眸像极了驱散黑夜的阳光。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是他们用医者仁心告诉我们,“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也许,你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那请不要忘记大山女孩的“校长妈妈”张桂梅,在云南华坪县城边的那个小山包上,累计把名女孩送入大学,点亮她们的人生梦想。在脱贫攻坚这一“人间奇迹”之中,她也许只是一粒火苗,却有强大的燎原之力。
也许,你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那请不要忘记喀拉昆仑山上的“边境雄鹰”,高寒、缺氧、狂风、地势险要……他们用血肉之躯化作守卫祖国国土的长城,只因身后是万家灯火、国泰民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也许,你与我都是一朵朵并不起眼的浪花,但时代的交响乐又少得了哪一个音符?做好本职工作,平凡孕育伟大,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每一个人的梦想都会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份“所信”,就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价值观念与心中道义。“开弓不回头”,就请朝着青春的靶心飞驰而去吧,到那时,靶心上绽放出的,一定是绚丽的青春之花!
新高考1(山东、广东、福建、江苏、湖北、湖南、河北)
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名家写高考作文弱者当自强,强者要担当
作者:西坡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个道理,不止适用于体育。
上至社会,下至家庭,每个群体都有强者与弱者。如何安排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个群体的未来。
最坏的局面莫过于,强者沾沾自喜,以侮辱、损害弱者为能事;弱者抱团相抗,以推倒强者、取消差别为目的。强者说“你弱你有理”,弱者说“你强你作弊”,双方各趋极端,将群体一分为二。
强者不讲理到顶点,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者不讲理到极致,是平均主义。历史早已证明,这些都是行不通的路。
强者要意识到,日中则昃,过刚者易折。在时间的伟力之下,没什么是不朽的。有个与老子有关的典故说,一个人的牙齿脱落完了,但舌头还完好无损。“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弱者要意识到,一个社会要前进,离不开领头羊、先行军。公平与平均是两个概念。我们应该追求的是机会平等、起跑线统一,而不是过程平等、结果平等。不管初始条件如何调整,总会有人更高更快更强,这也是自然规律。
强者的优势在力量,弱者的优势在数量。强者的优势在理智,弱者的优势在情感。双方合则双赢,斗则两败。强者罔顾弱者的权利,效率压倒公平,长期来看效率也难以保障。弱者无视强者的贡献,人人不敢出头,整体的活力则大大受损。
重要的是,强弱会互相转化,转化过程往往疾如闪电。今天的强者,可能是昨天的弱者。今天的弱者,也可能变成明天的强者。我们想要别人怎样待自己,先要那样待别人。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孔子的意思是,弱者当自强,强者要担当。
贫而乐道,自强之道也。不因身处弱势地位而自怨自艾,而是坚持认识世界、掌握规律,这才有可能由弱变强。
富而好礼,礼,责任之谓也。喜欢炫耀的人,不是真正的富有。歧视弱小者,不是真正的强大。他们想要填补的,都是内心的空虚。一个社会的改善,要从强者主动承担责任做起。
强者和弱者,都是共同体的一员。我们所有的智慧与能力,都来自于代代的薪火相传,又要无穷尽地传递给后人。这是所有人共同的荣耀与重任。
新高考2(海南、重庆、宁夏)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名家写高考作文“人”有多少种写法?
作者:易之
这幅漫画,其实是个标准的楷书“人”字的写法。笔画动作的描述,有着非常明显的寓意。
比如起笔要“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就是人要持盈守虚,戒骄戒躁;行到中间要“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就是要坦坦荡荡、刚正不阿;收笔要“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就是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这样,一个“人”字就写好了,一个人也就做好了。
不过,“人”字都是这么写的吗?
从书法来说,当然不是。王羲之的“人”写得很飘逸灵动;褚遂良的“人”字则婉媚婵娟;米芾的“人”字更是有想象力,最后一笔写得既像捺又像点,被称为“八面出锋”……
就像孔乙己说“茴”字有好几种写法,如果风格也算一种写法的化,“人”字也很难多。欧、颜、柳、赵,苏、黄、米、蔡,南董北米,各不相同。
“人”字那么多,那么做人是否也是如此呢?翻一翻《世说新语》就能看到,其实人格,也有很多元的面向。阮籍不拘礼法,嵇康潇洒不羁,王导缜密周道,谢安清旷高远,王述急躁易怒……如果说,这一个个历史人物,都形象化地变成一个“人”字,想必也是各有千秋、绝不雷同。
那么,这个标准的楷书“人”字,是否可以说就没有意义呢?毕竟人有很多面,怎么会只有一种“写法”?
恐怕也不尽然。楷书又被称为正书、真书,“正”这个字,就表明了楷书的基础意义,楷书诞生之后,就基本被认作书法的起步了。
所以王羲之、褚遂良、米芾、赵孟頫、董其昌,无论是谁,无论最后变出怎样的风格,飘逸和沉郁,他们都必然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练过楷书,写下过这个“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缓缓出头”的“人”。这些工整、严密的字,就是之后风格突变的起点。
做人也是这样。无论最后变成怎样的性格,无论怎样千人千面,从根本上来讲,那些做人的道理其实是大同小异的,正直、善良、勇敢、体恤……外在的形象特点、性格特征可以千变万化甚至千奇百怪,但那些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没有太大不同。
从阮籍到王述,都可以算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典籍里记载的他们,从面貌看绝不是“一路人”。不过扒开这些“外在”,深入内里地看,又有多少不同呢?阮籍放诞,谢安高远,本质里不都是对人本质意义、精神世界的一种思索?
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我们生活在有着60亿人口的地球、14亿人口的中国,丰富多元才是一种底色。人与人的差异肯定是巨大的,不同的口味、喜好、观念,才会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谱系。
从今天的互联网看,因为一些认知上的差异,总能产生巨大的观点对撞。我倒是希望大家都能看看这幅漫画,我们每个人是不同的,但人应该具有的特质,不外乎这么几种。我们对事物的分析、对他人的判断,事实上也该保持一种对底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