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景华新治疗背景下,ACS抗栓降阶治疗路

从风险因素控制到支架技术的进步再到抗栓药物的发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方案的进步可谓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故事”,而究其本质是抗栓治疗缺血事件降低的漫长历史。

随着对冠脉疾病认知的不断发展,临床中也越来越重视抗栓治疗中缺血与出血的平衡,研究证明抗血小板的降阶治疗可有效平衡缺血与出血风险,提高临床获益,而东亚人群抗栓治疗中有出血风险高,缺血风险低的特征,因此更应谨慎使用强效抗栓药物,重视降阶治疗的概念。现阶段在综合考虑药品成本、适应证、出血风险情况下,氯吡格雷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P2Y12抑制剂,并且有多个临床证据表明从强效P2Y12抑制剂降阶为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临床净获益。年ACC会议上公布的TALOSAMI研究首次在东亚AMI患者中充分显示了这一获益。与此同时,年底新医保政策全面开放氯吡格雷报销限制,保障氯吡格雷药物造福更多患者。

近日,首都医科医院柳景华教授聚焦于降低ACS患者的缺血事件率、ACS治疗中缺血与出血的平衡、ACS抗栓治疗的降阶方案以及东亚人应更应重视降阶治疗四点内容,拾级而上,总结回顾了ACS治疗发展历史,并由此展望了在新医保政策ACS抗栓降阶治疗的背景下,针对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使患者临床获益最大化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与解读。

点击观看柳景华教授课程视频

专家简介

柳景华

首都医科医院

首都医科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胸痛中心分会副会长、北京市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国际血管联盟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京津冀CTO介入治疗俱乐部副主席、华夏医学论坛-CPS、CTO-ART大会主席、长城国际心脏病学大会议复杂冠脉介入论坛主席、兼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归国人员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和卫生部心血管介入培训导师。承担、重大科研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首都科学发展基金等科研课题,发表论文余篇,主编论著5部,参编20部,获国家专利8项。曾获光华奖、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内科重症急救和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研究方向:心血管病临床实践技能,心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心脏血管内皮损伤及自身保护机制。

回顾往期精品课程

指南巡讲

李建平:看《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抗血小板治疗的意义陶剑虹:新证据+新医保,支持氯吡格雷成为长期单药抗板基石用药

·END·

本文内容为“严道医声”发布

转载发布须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获取更多资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严道医声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ljizheng.com/ndzl/9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