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

甘肃省通渭县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全县林地面积达到7.1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6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0.4%、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进共赢。

重点工程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大好机遇,坚持把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作为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性措施,严格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坚持“先整地、后造林,不整地、不造林”,将乔木与灌木、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创新推广挖集雨坑、覆保墒膜等抗旱造林技术,有效提升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

年以来,通渭县累计争取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48.8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33.53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41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13.9万亩。

在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同时,依托工程建设,结合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积极筹措各类资金,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大力推进城乡面山、通道工程、房前屋后以及村旁、路旁、田旁、渠旁“四旁”绿化活动,美化绿化城镇、村社、道路沿线及旅游景区等重要区域。全县累计完成城乡面山及村庄绿化6.99万亩、绿色长廊建设及提升改造.4公里,完成义务植树.99万余株。

植青播绿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结合全民义务植树,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造林植绿,组织全县干部群众推进城乡面山、通道工程及农村“四旁”绿化,年以来完成重点区域绿化4.22万亩,义务植树.22万余株,城区面山、乡镇人口集聚区、重点道路沿线等区域林木资源丰富,彻底改变了光秃荒凉的景象,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加大东西部协作帮扶力度,脱贫攻坚时期争取福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66万元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成.3亩生态林;年以来衔接山东青岛胶州市推进生态帮扶,规划总投资万元、分两期建设生态林亩,项目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人口就地就近就业,不仅带动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而且引导群众在参与生态改善行动中全面增强植绿爱绿意识,构建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得益彰的宜居环境。

绿色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立足资源禀赋和劳动力充足的实际,坚持多效益并重,大力发展以经济林果和育苗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全县苹果、花椒、山楂等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到32.11万亩,种植区域涵盖全县东部、南部、中部13个乡镇,结果面积8万亩,果品总产量达9.68万吨,总产值达5亿元,农民人均果品产业收入元。

抢抓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机遇着力培育种苗产业,把培育种苗产业作为提高林地附加值的突破口,通过以林养林、空间合理利用,逐步形成了云杉、侧柏、刺槐等绿化树种集散市场,常年销往全国各地,基本形成了培育、管理、销售为一体的链条式发展模式。全县累计育苗2.8万亩,为各造林绿化工程项目提供优质苗木万余株,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凸显。

强化管理持续巩固绿化成果

严格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原则,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全面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年以来,择优选聘生态护林员名,划定责任区域,签订管护协议,督促日常开展巡山巡护,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公益林的管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按照程序审核审批林地占用6起。

全面开展森林督查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超范围、超树种、超限额采伐林木,从严查处盲目毁林开荒、取土、采石、采矿、修路、建房等非法占用林地现象,先后共查处、移交、办理涉林行政案件19起。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力保障了森林草原资源安全,为助力生态振兴保驾护航。(记者牛新建通讯员李小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ljizheng.com/ndff/10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