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推窗见绿,开门见水!马鞍山这个县居然把“森林”搬进了城里!》
“夹路垂杨一千里,风流国是太平州”
这是八百年前
南宋诗人杨万里对当涂的赞誉
如今有了新的注解
这场当涂的“绿色秀”
舞台已经搭建完毕
你确定不来观赏一下吗?
近三年来,当涂县按照马鞍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的八大工程,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40项指标,全方位进行造林绿化,全县基本形成了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城相依、林村相依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护城河
三年来,当涂共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项新造林任务.1公顷,其中镇村绿化增绿工程67.1公顷(乡镇绿化11.3公顷、村庄绿化折合45.8公顷),四旁植树折合公顷,水系绿化工程98公顷,道路绿化工程.8公顷,农田林网折合71公顷,丘岗地绿化公顷,矿山复绿11.5公顷。森林消耗面积26.37公顷,较年同比增加了3.66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32.43%。各项建设指标达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通过实施城区绿化增美工程、镇村绿化增绿工程、绿色长廊建设工程、森林提质增效建设工程、水系绿化拓展工程、山场造林绿化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森林生态体验工程等八大工程,该县全域范围内构建了“一轴、一环、两带、四楔、六廊”的绿地系统结构。
与此同时,当涂县加强公园绿地和街头游园的建设,不断完善道路绿地、滨河绿地等带状绿地,将城区外围的绿地与城区内的绿地串联,营造并保持连续性的动态绿色网络。
林城相依
城在绿中,绿在城中
从空中俯看当凃县城,一幅“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画面。再步入街巷,常常是“推窗见绿,开门见水”场景。
凌云山公园
近年来,按照普遍绿化、重点美化、新建增绿、改造提绿的原则,当涂县充分利用县城水系环绕的特色,城市园林绿化主要评价指标稳步增长。先后建成了护城河公园、襄城河公园、凌云山公园等综合性公园;太白路、太平府路、青莲路等道路景观带。坚持道路建设与道路绿化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着眼宜人宜居环境建设,进一步美化了“医院”绿化区建设,不断完善百姓居住区绿化。加强了防护绿地建设,构筑起了良好的生态屏障,建成了襄城河防护绿地、省道防护绿地等防护林。
当涂县林业局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近三年来,新增县城绿地面积公顷,其中:完成凌云山、襄城河等公园绿地41.67公顷;完成县一中、医院等单位绿化24公顷;进行小区附属绿化,城市道路防护绿化、生产绿地绿化45.33公顷。
凌云山公园
城区绿化增美,为当涂县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奠定基础,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稳步提升。
林水相依
见水插绿,以绿养水
“杨树胸径10-15公分,落羽杉胸径5公分。”正在长江当涂县段检査春季植树造林质量的当涂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么大的树苗容易成活,也能最快发挥生态效益,是高质量推进长江生态防护林建设的需要。
镜头回放到3月份,长江当涂县段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该县一边加快长江岸线综合整治,一边开展土地流转、土地平整、植树造林,大力推进生态复绿补绿增绿,努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当涂样板。今年该县共完成长江生态防护林公顷,项目包括林带增绿、退耕还林、复绿提绿、道路沟渠绿化等。
“长江沿岸1公里范围内是长江当涂县段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样板地段,也是里皖江生态示范窗口,务必要坚持高标准修复,高规格保护,打造一段最美的’绿色项链’。”该县主要负责同志多次采取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直奔基层、直奔现场的方式,实地暗访督查长江生态防护林建设情况,把长江沿岸“建新绿”工作作为春季一号工程来抓。
当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少不了林,林少不水,见水插绿,以绿养水,成为当涂上下的共识。于是,水系绿化拓展工程在该县如火如荼展开。
近三年来,在姑溪河,长江当涂段,县重要水源地,南北圩进行水系拓展工程建设,新增绿化面积98公顷。对全县重要河流进行造林和补植,完成了扁担河、运粮河等重要河流的绿化长度.92公里,全县重要河流的绿化率达到98.5%。
林路相依
一条大道,两路风景
车经李白墓,过青山街,一路向东至石桥镇,仿佛驶进一条绿色隧道。十华里长的道路两旁,是多棵在此扎根了32年的参天香樟树,树冠已在路上形成绿色拱门。
香樟大道
“十里香樟树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依然挺拔,得亏全镇人的接力守护。”当年参与植树的当涂县石桥镇陶村村民陶德财说。
陶德财的话,得到村党总支书记陶世龙的印证。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有人找到村里,出价万,要买走棵香樟树,移栽到世博会相关场馆。时任镇党委书记吴良和二话没说,将报告扔进纸篓里,并对村里干部说:“这笔绿色财富是无价之宝,出再多钱也不能卖”。
30多年来,上门欲高价求购这一路香樟树的事,几乎在每届镇领导班子任上都遇到过,都无一例外地被挡了回去。如今,镇里一班人在考虑如何将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决定将十里香樟路建成香樟大道,让一路风景变成绿色银行。
围乌路
有路就有树,有绿还要美。眼下,该县正在实施围乌路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改造范围北起省道入口,南至当高大桥,另包含跨港路、乌黄路,全长约41.6公里,涉及到6个乡镇、19个行政村。力争将围乌路打造成“一条大道、两路风景、四季常绿、常年洁美”的“四好农村路”,同时争创省级文明示范路。
通过近3年的努力,该县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已初见成效。新建围乌路12.3公里,面积87.3公顷的绿化林带,高标准建设省道示范工程3.8公里,林带建设面积19.5公顷,建设青黄路长廊7公里;山水大道6公里;涂山大道7公里,环大青山15公里的林带景观建设,新增林带面积公顷。
林村相依
绿能生金,树能摇钱
“绿能生金,树能摇钱,60亩桃园纯收入30多万元。”大青山旅游区桃花村桃农吴祥忠说。老吴原来与人合伙干毁林开窑的营生,年复一年,大青山东坡被挖得千疮百孔,也没有富起来。因不符合产业政策,窑厂于9年前被关停复垦。
老吴有经营头脑,把60亩复垦后的山地承包下来,齐刷刷栽上桃树,新品种,在早熟和晚熟品种上大做文章,并注册成立瑞龙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老吴已成为村里的“桃王”。过来的经验告诉他,毁林赚眼前,造林赚长远,今年他又栽下一批新桃苗。
从生态旅游中获得收益的村民,开始自觉地投身生态建设。桃农张世宽家的桃林已由起初的三亩扩至十余亩,桃树品种越来越丰富,桃子品质也日趋高端。由此,村里鼓励村民发展林果业,形成万亩果业基地,并成立合作社,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多元,增长到现在的2.6万多元。
桃花村是该县实施镇村绿化增绿工程、森林提质增效建设工程带来实效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来,该县建制镇新增绿化面积10.2公顷,建设太白镇、黄池镇两个建制镇的示范绿化工程,新增村庄绿化20.6公顷,建设了桃花村、万济村、青山村、福光村村庄绿化示范工程。
在实施森林提质增效建设工程中,选择优良结果林新品种,在大青山桃花村进行低产、底质林改造公顷,加强了国家和省级生态林的保护力度,在国有青山林场、国有围屏山林场进行中央财政森林补贴试点抚育,抚育面积0公顷。
与此同时,当涂还实施山场造林绿化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森林生态体验工程。三年进行丘岗地造林公顷,对全县的残次林进行封山育林,封育面积0公顷,结合环境整治,进行矿山灾害治理和复绿,复绿面积11.5公顷。
石臼湖,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涂县还建设了护城河市级湿地公园,新建市级湿地保护小区11处,对石臼湖重点湿地进行围网拆除,进行湿地恢复和基础实施建设。加强太白省级森林公园的林相改造和保护。新建了瑞龙、汤臣、夏荷、海云、万润五处果树庄园,建设了甑山生态园、大青山文化园慢生活体验区,在县城公园等地建设绿道43公里。
随着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工作的纵深推进
青山环抱,绿满城乡
马鞍山这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正徐徐展开
……
文/吴黎明图/陶建陈煜
责任编辑:陈敏娟实习生曹越
值班总监:王小明
审核:陈峰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