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布广东省城市建设领域可复制推广典型案例。首批案例聚焦城市园林绿化领域,主要位于广州、深圳、江门、茂名、佛山、河源、清远、揭阳、韶关。一起看看你中意哪个。你中意哪个园林绿化案例,为它点个赞!(可多选)1.广州增城区:荔韵公园2.广州海珠区:“口袋公园”3.广州越秀区:广州兰圃4.深圳:“口袋公园”5.深圳福田区:“五园连通”6.深圳宝安区:全国首个“树木驿站”7.江门台山:福美山生态公园8.茂名高州:缅茄公园9.佛山禅城区:百企百园10.河源紫金县:安良大道南交通绿岛11.清远:古树名木认养12.揭阳里湖镇:睦邻公园13.韶关:莲花山生态体育公园提交1.广州增城区:荔韵公园荔韵公园位于增城区荔湖街道,是增城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核心区域。公园面积约亩,园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原有山麻黄、黄牛木、土蜜树等树种,改造后补植香樟、木荷、红锥等乡土树种约30种多株。并且,目前已监测到白鹭、夜鹭等鸟类几十种。公园进行多功能分区。乡土树种科普区,提供示范、科普、游览、体验等功能。公园休闲区突出休闲健身,结合园区内的碧道、缓跑径、智慧运动系统,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水鸟保护区通过设置监测设施,严格保护水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觅食空间。优化改造后的荔韵公园,已成为集全民义务植树示范、自然科普教育体验、观光游览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示范园。2.广州海珠区:“口袋公园”代表:永兴码头口袋公园、阅江路琶洲大桥段口袋公园海珠区是广州的老城区,在城市发展中,如城区边角地、桥下空间、社区闲置地、零散绿地、道路退缩空间等成为城市“边角料”,如今这些低效用地被打造成群众可达、可停、可憩的特色口袋公园。目前,海珠区累计建成各类口袋公园36个,其中年新增5个。比如,结合小区微改造高效改造龙武里、仁厚里等社区闲置地打造出公共活动空间;以碧道、绿道、滨水空间建设为载体,高标准建成会展码头、阅江路、马涌等滨水口袋公园;最大化利用江南文商旅融合圈、琶洲数字试验区道路退缩空间以及商业建筑边角地,建成荔福路、紫琪等特色口袋公园。3.广州越秀区:广州兰圃广州兰圃位于解放北路与环市西路交会处,与越秀公园遥望相对,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是我国首个以栽培兰花为主的主题公园,共栽种了多个品种的兰花。在今年4月13日-17日,越秀区在广州兰圃举办“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系列活动。以诗词串联古人十大雅事,以花为媒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科技点亮文旅新时尚,创新打造花城花事“雅”文化品牌。4.深圳:“口袋公园”深圳在土地资源高度紧缺下,深耕城区“金边银角”,利用道路、社区、街头巷尾、房前屋后等闲置地块,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经过市容环境整治和区域品质提升,打造成以生态修复、康体休闲、文娱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口袋公园。截至年底,深圳共建成口袋公园个,口袋公园以“小切口”实现民生服务和社区治理“大变化”,走出一条城市建设、民生服务和社区治理相融相促的新路子,让市民尽享“出门进园、推窗见绿”的美好生活。5.深圳福田区:“五园连通”“五园连通”中的“五园”是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梅林山公园、银湖山公园,该项目是深圳山海连城计划首个落成的公园群连通项目。通过远足径、郊野径和公园园道,连接起五个公园,通过鲲鹏径一号桥、珍珠岭天桥、莲花山和笔架山廊桥缝合山林生态断点,使五园互联互通、连片成网。其中,“鲲鹏径一号桥”通过设置人行步道和生态通廊双通道,布局三大共享生境,培育80余种乡土植物及鸟饲蜜源,布设“雾森系统”模拟山林温湿条件,复刻两山的生境及自然生态地貌,重新缝合深圳中部山脉最大的生态割裂带,实现梅林山和银湖山28年后再度“握手”。6.深圳宝安区:全国首个“树木驿站”立足树木保护,在全国率先建成“树木驿站”,建立树木审批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实现树木“迁得进来、用得出去”。其中,“树木驿站”全流程信息管理平台,为苗圃场收储树木定制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