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晚期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透析和同种异基因肾脏移植是当前仅有的可行的治疗方法。但透析仅仅是解决了肾脏通透性的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肾脏结构的变化和损伤,而且长期的透析还容易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目前肾脏移植是唯一可以根本恢复肾脏功能的治疗方法,这种恢复包括了通透性、分泌EPO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能力,但是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仍是患者要长期面对的问题。而干细胞疗法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替代透析技术挽救患者的一种途径。
全球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数依靠终身透析维持生命,透析可替代肾脏的滤过功能,但肾脏的许多其他功能,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维生素D的活化,却无法通过透析来替代。目前的治疗手段不能修复损伤的肾脏组织,无法恢复原有的肾脏功能,是慢性肾脏病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干细胞治疗的目标是修复已损伤的肾脏组织,恢复原有肾脏功能,为肾功能衰竭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法。因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造血支持,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干细胞植入体内后,通过干细胞的自动归巢作用,干细胞会自动转移到肾脏病灶,分化生成所需的各类细胞,从而达到修复肾脏固有细胞,恢复肾功能,重建肾脏血液循环,阻断和逆转肾脏纤维化进程。
近年来基础研究干细胞治疗肾病过程中发现,干细胞可分化成肾固有细胞,肾实质细胞等,所以干细胞移植后对肾脏功能具有良好的修复和重建作用:
①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能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后代。
②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抑制T细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应,从而发挥免疫重建的功能。
③具有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
④长期传代不改变生物学特性。可分化成肾固有细胞,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
⑤具有归巢性(靶向性——靶向定位)。损伤性信号可以刺激干细胞向受损器官,组织的迁移、分化,能够归巢到受损病灶,对于受损的细胞进行修复。
目前的证据表明,围产期干细胞在体外胚肾环境中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肾脏细胞,围产期干细胞在大鼠的肾胚中培养10天,而后在通过RT-PCR进行的检测中可以发现这样培养的围产期干细胞开始表达出肾脏特异的分子标志,如ZO-1、Claudin等,使用围产期干细胞治疗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模型动物后,检测发现一些反映坏死程度的关键指标,如血尿素氮和肌酸酐水平下降,同时出现凋亡肾小管的数量也显著减少。
案例一: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尿毒症
针对尿毒症患者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采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降低尿素氮、肌酐。
患者男,24岁,新月体肾炎(I型).进行性少尿、无尿,于年1月7日再次查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尿素氮29.79mmol/L。于年9月9日进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利用脐带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达到以后从静脉输入。于同年9月11日再次进行异体脐带干细胞移植1次,共计干细胞移植2次。
移植后在血常规检测、肾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测等方面都有所改善。
案例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肾衰竭
一例62岁的印尼籍妇女,被诊断为胸部截瘫、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长期肾脏受累,慢性肾功能衰竭2年,肌酐水平为11mg/dL,无小便。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案治疗。鞘内注射1.6×个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1.6×个间充质干细胞。
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后三周后,患者可以移动脚趾,肾功能得到改善。肌酐水平降至9mg/dL。8个月后,患者可以抬起腿,肌酐水平是2mg/dL,小便恢复正常。
案例三:例肾—胰岛细胞和干细胞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
患者,男,29岁。6岁时确诊为1型糖尿病。年出现肾功能异常,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遂开始血液透析,约3次/周。
在行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门静脉置管术后,次日及第三日分别给予施行成人胰岛及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肝内移植术。
治疗后,患者肾功正常,生命体征正常,血糖控制平稳,胰岛素用量约15单位/天,比术前减少了近40单位/天。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较移植前有明显的提高。出院后给予密切随访,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胰岛素剂量,并将用药时间合理调整,顺应工作需要,帮助患者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了从毫无劳动能力的重症患者到能创造社会价值的劳动者的转换。
以干细胞技术为核心的再生医学,被科学界誉为第三次医学革命。哈佛大学资深医学专家威廉.雷德博士说:“再生医学是继药物、手术治疗后的又一场医学革命,他拥有治愈疾病、器官再生、延长生命的潜能。并且可以完全颠覆我们的行医方法”。
期望干细胞治疗技术可以帮助更多肾病患者,还有其他慢性疾病患者走上康复之路。
(更多其他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敬请白癜风的药物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