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尿毒症患者正在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40岁以下的年轻尿毒症患者愈发常见,青少年患者数量骤增,而不容忽视的是,儿童肾病患者也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因未及时发现和治疗,一些患儿甚至已发展为尿毒症,需靠透析和肾移植生存。
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一、真实案例
年9月,北京一名12岁的女孩因全身水肿、医院,检查发现,该女孩已经肾衰竭,进入尿毒症期,需要终生做透析。经调查发现,该女孩四年多来,经常吃鸡排、喝碳酸饮料,高脂高糖的不良饮食习惯加剧了肾功能的恶化,最终引起尿毒症。
年,22岁的小周在浙江省鄞州二院接受了肾移植手术,8年前,14岁的她被确诊为尿毒症,此后度过了8年每周2次血液透析的生活。
年,南京一位10岁小女孩雯雯被确诊为尿毒症,必须靠激素和血透才能维持生命,医生说,雯雯若想痊愈,只能等找到合适的肾源进行肾移植。
年,8岁的小金体检时被检查患有肾炎,然而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家人逐渐放松警惕,治疗断断续续,最后因为吃太多零食、油炸食品,肾炎转化为尿毒症,此后需要依靠透析生活。
……
二、儿童尿毒症病因
尿毒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肾脏疾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末期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儿童尿毒症常见的两种病因有:
1、慢性肾炎
是引发尿毒症的重要原因,一般由肾小球类疾病引起,最终转化为尿毒症。如果肾小球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就会收到损伤,导致出现蛋白尿、血尿的情况,此后肾小球会逐渐硬化,肾功能持续性减退,肾脏瘢痕组织大量生成,肾脏失去了过滤和排泄的功能,最终发展到肾衰竭阶段。
2、尿路感染
分为急性和慢性尿路感染两种,前者一般治愈后不会留下后遗症,也不会影响肾功能,但如果病情一直迁延,没有治愈,就会造成慢性、反复感染,形成病理性损伤,导致肾脏受损,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如果儿童出现了这些症状,可能是罹患尿毒症的表现,家长切莫大意:
1、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还可能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现象;
2、皮肤瘙痒,在皮肤暴露的部位,轻微挫伤即可引起皮肤瘀斑;
3、呼出的气体有尿味。
三、规避“儿童尿毒症”的注意事项
尿毒症虽然可怕,但也不是不能预防。日常生活中,更需要注意这些:
1、定期做尿常规检查
肾脏疾病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这会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从而导致疾病恶化,因此每年给孩子做一次尿常规检查时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尿量、尿色有改变、早起浮肿、感冒时有血尿,感冒好了尿液恢复正常的孩子以及排尿时哭闹,并且有反复发热症状的幼童,要重视尿常规检查。此外,患有扁桃体炎、猩红热、过敏性紫癜等感染性疾病的幼童也要定期检查。
2、清淡饮食
高盐食物是高血压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而高血压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近年来由高血压引发肾损害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孩子的饮食要尽量做到清淡少盐。
此外,吃得太甜、太油也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引发肥胖并导致糖尿病,大约有近4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肾病,因此尽量少给孩子吃糖果、蛋糕等甜食,以及油腻的食物。
3、少熬夜
肾脏主要负责调解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代谢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废物以及排尿等,熬夜减少肾脏的休息时间,加重肾脏负担,时间久了容易引起病变。
4、多走路
儿科医生表示,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步行,因为人在走路时,有60%—70%的肌群会参与其中,对增强下肢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保持关节灵活性,促进四肢及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有氧能力,调节精神心理状态等均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没事多走走路,如果学校离家比较近,就尽量步行上下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