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的儿子张洪岩今年30岁,5年前不幸患了严重肾病并发展成尿毒症。锦州、沈阳、医院跑了个遍,均没有更好的方法治疗。几年来,他只能通过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和一些常规治疗维持生命。不过,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25岁的儿子竟然得了尿毒症
换肾是当前最佳的选择,58岁的张良说通儿子,要把自己的肾换给他,配型成功了,但20万的手术费却让这个债台高筑的家愁云密布。靠老两口每晚卖烤生蚝,只能维持目前治疗的开销,但他们依然坚持赚钱、多方筹集,对未来满怀希望,期待儿子早日换肾成功,重回生活正轨。
走进张良家,老两口赶紧把仅有的几把椅子拿过来让记者坐,家里只有床、饭桌、几把椅子等基本生活用品。这其实也不是他们的家,而是儿子张洪岩几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凑份子给租的,房主知道他们儿子的病需要花很多钱,每年也少收了几千元的租金。张良说,真是要感谢这些好心人哪!
年年初,25岁的张洪岩突发高血压,虽经治疗,但病情始终反复。到了当年11月,他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经过确诊,竟然是尿毒症。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震惊着整个家。张洪岩两年前从锦州电视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本想留在锦州干一番事业,他已经和同学一起开了电脑网络公司,没想到事业刚起步,就患了这么严重的病。
之后,医院住院三个月,但病情没有好转。他医院求治,病情还是得不到控制。到年6月份时,他只能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一周三次透析,每次就得四五百元。生病前两年,一周光透析就得元,再加上其他治疗费,很快花光了多年积蓄,又欠了不少外债。好在从年开始,享受到了关于透析的优惠政策,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现在每个月治疗贫血、高血压、心衰等病的费用还得多元。
唯一的希望就是换肾
张良说,他老家是朝阳凌源市刀尔登乡的,为了供儿女读书,夫妻俩十几年前就到凌海市卖馒头了。孩子相继毕业,都能独立赚钱,本来家里生活开始有奔头了,没想到儿子却突然得病了。高额治疗费让他们花光积蓄,为了给儿子治病,他们把农村老家的房子卖了几千元,还借遍了所有亲友。就连女儿也一直分担着经济重担,她这几年在北京上班,每个月收入只有多元,但是为了帮哥哥治病,每年硬是省出两万元拿回家。张良夫妇除了白天照顾儿子、医院透析外,也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在安居文化宫门前摆摊卖烤生蚝和扇贝。尽管夏天每月差不多能收入元,但也只够儿子现在的治疗费。冬天卖糖葫芦,收入就只有元左右了。张洪岩病情稳定时,偶尔也能接几个电脑网络维护方面的活儿,赚个三五百元,但多数时间是没有收入。现在,家里电脑因欠费断网了,他也就彻底没了收入。如今,家里是债台高筑、求借无门。
尽管每周三次透析、每天吃好几种药,但张洪岩的病情并未因此减轻,透析和常规治疗也仅是维持,他还是日益虚弱,病情有加重迹象,如果不透析晚上就会呼吸困难,要垫几个枕头,根本躺不下。唯一的希望就是换肾,张良说,其实儿子得病头两年医生就提出过这个方法,但是换肾需要几十万,他们的经济情况根本不可能,只有亲人捐肾一条路可走,他也多次和儿子说起,但儿子一听父母要给他捐肾就很生气,坚决不同意,不想拖累父母,因为拗不过儿子,这事儿也就一拖再拖。眼看着儿子病情逐渐加重,他们夫妻俩也日益憔悴,张良始终不放弃,多次请亲友劝儿子同意换肾,看到父母的坚持,张洪岩最终还是含泪接受了。
儿子在希望就在
配型是在沈阳医大做的,最初老伴要捐,但她因为儿子的病很憔悴,体质不太好,最后还是由张良捐给儿子。一个多月前,张洪岩的舅舅拿出1万多元给他们做配型,经过10多天往返沈阳,焦急地等待,配型成功了!那一刻,是全家这几年来最高兴的日子,他们觉得张洪岩的病有救了,不用再靠透析维持了。然而,20万元的手术费用再度让他们陷入困境,治病5年来不仅家徒四壁,还欠了不少外债,赚的钱也勉强够现在每月的治疗费用,想攒下20万元简直是不可能的,全家人的心也再度焦虑起来。张良前几天回凌源老家借了一趟钱,但是这几年亲戚们都借遍了,他们也都是农民,每年靠种地只有几千元收入,拿不出太多的钱,没借到钱的张良当时嗓子就哑了。后来,女儿从北京给筹了4万元,但仍远远不够。说到这里,张良几度哽咽,老伴见状起身去了厨房,不一会儿厨房传来压抑的抽泣声。
不过,张良夫妇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们每晚都推着小吃车到安居文化宫门前卖烤生蚝和扇贝。周围的人慢慢知道了他家的事情,也常照顾他的生意,还有凌海的好心人专门开车到他这里买小吃。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已经陆续积攒一些善款了。现在,张良就希望有一天可以给儿子换上自己的肾,相对于20万的手术费来说他们微薄的收入杯水车薪,可他觉得,儿子在,希望就在,就算拿自己的命去换儿子的命自己都愿意,无论如何,他都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筹集到手术费,到时候儿子就能恢复健康了,一家人又能开开心心过日子了。(郭风雷记者王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