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强调不想肾炎发展成尿毒症,关键在于控

先给大家分享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1冯x,女,38岁,20岁单位体检时检查出尿常规异常,有轻微的尿蛋白,医生开了一些降压药、金水宝等药给他,开始的时候还一直在坚持服用,后来觉得没啥不舒服的就不去在意了,也没再检查过。2个月之前总会感觉浑身无力,没有什么食欲,而且身体水肿得很明显,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肌酐竟然达到了,双肾已经萎缩,被确诊为尿毒症,不得不接受透析。

案例2赵xx,男,51岁,18年前因泡沫尿、面部水肿发现尿蛋白,当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1.98g,肾功能和血压基本正常,13年前又做了肾穿刺,被确诊为膜性肾病,此后一直遵医嘱,规律用药,坚持治疗,并按时复诊及时复查,现在尿蛋白定量基本控制在0.2g-0.7g范围内,肾功能没有出现恶化的迹象,血压稳定。

也有很多情况类似的患者:刚开始只是轻微尿蛋白,即出现了肾脏炎症,因为不拿它当事儿,更不注意治疗,久而久之肾功能就恶化了,最后引发尿毒症,比如案例1;也有那种虽然一开始肾炎症状挺严重,漏蛋白明显,但是懂得自己身体最重要,好好管理,肾功能也能保持长期稳定,比如案例2。

同样都是慢性肾炎,可是结局却有天壤之别。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从慢性肾炎到尿毒症到底有多远呢?这与很多方面有关。

1.尿蛋白。

尿蛋白越严重,肾功能损伤的速度就会越快,而且治疗过程中平均蛋白尿水平与初始蛋白尿水平两者相较而言,前者跟肾脏预后有着更强的相关性。

就比如案例2中的膜性肾病,如果尿蛋白被维持在0.5g以下,引发尿毒症的几率会很低。

2.初始肾功能。慢性肾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初始肾功能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治疗效果,这时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ljizheng.com/ndwq/8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