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你身边的沉默杀手

俗话说:“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肾脏病在医学上被称为“沉默杀手”,如不及时治疗,一旦发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尿毒症阶段,就只能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多万人靠透析生存,并以平均每年8%的幅度增长。但遗憾的是,在慢性肾病不断攀升的同时,公众对该病的防治知识却普遍缺乏。

形式严峻——1/10成人患有慢性肾病

目前肾脏病的发病形势相当严峻。据最新统计,全世界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已超过10%,即有超过5亿人患有慢性肾病。而在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已达10.8%,按此推算,我国慢性肾病患者总数已达到1.47亿。

从知晓率方面看,美国慢性肾病的知晓率为41.3%,新加坡为10.3%,我国香港地区为29.4%,而我国内地仅为8.7%,呈现出“高患病率,低知晓率”的状态。

所以,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约有三分之二的肾脏病患者首次就诊时,血肌酐已超过正常值,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已进入了尿毒症。

尽管透析和移植可以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但治疗费用高昂,透析病人每年的治疗费用约为7~10万元,给社会、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慢性肾病——沉默的杀手

说慢性肾病是“沉默杀手”,绝非危言耸听

肾脏就像一个筛子,把好的东西留下来,把不好的垃圾、有毒的废物通过尿液排出去。一旦滤过系统出了问题,会出现蛋白尿、血尿、夜尿增多等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对肾脏生成不可逆的损伤。

在全身的器官中,肾脏的储备功能最为强大,也是最“任劳任怨”的。肾脏的储备功能高达80%,只要单侧肾的1/3还保持着功能,就能正常“运转”,不像其他脏器稍有损害就反应强烈。

所以,肾脏功能在一点点被损害的过程中,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忽视,等到肾脏功能丧失70%以上后,人们才会有所察觉,但此时,病情已很严重了。

而且不幸的是,这个时候却很少有人想到是肾脏出了毛病。去医院看病,又不知道该看哪科,于是,胃口不好的看消化科,贫血的去血液科……因此,很多肾衰病人都走过误诊、漏诊的弯路,等到最后去肾内科就诊时,往往只能通过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所以,早发现早诊治是治疗肾脏病的关键

健康人群最好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尿常规、肾功能和B超检查。女性怀孕会使肾脏负担加重,怀孕前应检查尿液和肾功能。高危人群要充分重视,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代谢综合症患者,应及时到肾内科检查。

“尿多没病”,其实是个误区

肾病早期虽然难以察觉,但是也有蛛丝马迹可寻。一旦发现有浮肿、腰酸、疲劳、胃口差、尿液中有泡沫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还有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夜尿增多。

原来的观念认为“尿多没病”,其实是个误区。夜尿增多本身就是肾功能不好的表现。肾功能健全的人,夜里很少需要起床小解的。肾脏有良好的尿液浓缩功能,可将水分重新吸收回体内。肾脏一夜之间(以8小时计)一般的排尿量约为~毫升,人体的“蓄水池”——膀胱完全能够将之储存,待天亮醒来再如厕排空。

偶尔起夜一次不要紧,但如果长期夜尿次数超过两次的话,肾功能就可能出问题了,一定要赶快就医,千万别耽搁。

也有人明明知道有蛋白尿、血尿,却拖延着不去治疗。由于没有什么症状,或者虽然有浮肿表现,之后又很快消退,也就不放在心上。等到几年下来再去检查,往往发现肾小球的损毁程度比原来更加严重,能够工作的肾小球也越来越少。

肾小球的工作主要是清理体内垃圾,一旦出了问题,垃圾清理不掉,在血液中越积越多,最后就会发展到尿毒症。肾小球一旦硬化坏死,是不能再生的,肾脏就会萎缩,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高血压易并发肾病,应定期去肾病科检查

如今,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引起肾病的例子越来越多。

体内血糖过高会刺激肾脏产生血管扩张因子,造成肾损伤,引起肾脏病。长期高血压会造成肾脏小动脉硬化,肾小球处于缺血状态,随之影响到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造成肾损伤。最终肾小球硬化,发展成为尿毒症。

在欧美等国,糖尿病引发的肾病已经占肾病人群的近半比例。很多西方国家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居高不下,随之而来的是引发肾病人群队伍日益庞大。

在我国,肾衰竭的最大诱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才是糖尿病和高血压。但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引起肾衰的比例越来越高。以糖尿病为例,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超过印度,居世界第一,由此可以预测,在不远的将来,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大家一般认为,有了糖尿病或高血压,只要按时吃相关药物,身体就不会有问题。其实不然,患有这两种疾病的人,也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ljizheng.com/ndys/9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