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故事苹果几度红

   

苹果几度红

李妙奇

山西太原老知青

   

插队就插队,农村再苦,总比受这窝囊气强。

  李凤琦的教师入职手续,只差一张“留城证”,就诸事齐备了。令她踌躇再三的是,在每户只能有一个子女留城的时代,自己的举措是否有点自私?可转念又一想,家里姐妹兄弟五人,姐姐已经插队在南屯,大妹妹与自己相差十岁,又有谁知道十年后的变化?为今之计,宁可碰了,也不能误了,免得将来后悔。

  办理“留城证”是需要户口本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常年聚少离多。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向母亲说明情况,希望得到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母亲在片刻的思考之后,竟然打起了官腔,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广阔天地里锻炼自己,是当代青年的必由之路。你姐姐能响应国家号召,插队落戸在农村,你又怎能落伍呢?李凤琦听懂了母亲官腔话外的真实想法,这张“留城证”是另有所属的。

  李凤琦从小生活在奶妈家,三岁时刚刚学会走路,恰值三年自然灾害,饿的皮包骨头。看着奄奄一息的侄女,于心不忍的姑姑将她接到自己家中。七岁那年,父亲又将她从姑姑家接到城里读书。一晃三年过去了,家里又先后添了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自己的日子从此难以言表,过着:说是亲娘实似后娘,说是女儿更像保姆。每日挑水,和煤泥,打煤糕,洗衣服,洗碗,洗尿布,打扫家,稍稍做的不好,轻者劈头盖脸一通臭骂,重者拳脚相加。就连吃饭都很少能上桌,每次吃饭都是人家端着碗离开后,自己才去锅里盛碗饭,坐在厨房独自吃。竟然还有那么几次,当自己揭开锅盖盛饭时,锅内已是底朝天,灶火又被湿煤泥封住。心里那个寒,眼泪替她说!知情的邻居往她手里塞块窝头,可供充饥。那次姑姑来家,看到她如此的生活状况,长叹一声说:“你们有两个母亲,一个只生不养,一个养也养不好。”李凤琦瞪着惊异的目光,欲再追问实情时,姑姑缄口不言。

  

  

  插队就插队,农村再苦,总比受这窝囊气强。姐姐赌气插队落户在南屯,我为什么不能到农村去?李凤琦决心已定,亲自奔走办理插队手续。邻居好心,看着她瘦弱的身子,和一米四几的个头,又哪里能吃的了庄稼地里的苦?于是,帮她寻觅了一条插厂之路(注:当地上山下乡到农场、果场,都称之为“插厂”)。

  太谷县果树所依山傍村,蛇形陡坡土路,刚够两车相错。山腰平坦开阔,宿舍区,办公地点便建造于此。园林里果树,梨树,葡萄架,蔬菜棚,应有尽有。农工工资虽低,确是有保障的。春天的工作是除草,松土,浇水,搭架,和给小树苗嫁接。将一个新种芽,用刀削成半椭圆状,在小树上划一个丁字形小口,轻轻剥开,将新种芽植入树中,用线绳绑好,标上新品种名称。夏天需要喷洒农药,以防虫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农工们最忙的季节。蹬着人字梯,胳膊肘跨筐,树上苹果轻摘轻放,树下有换筐,装筐和运送的一条龙工序。一筐筐红色的苹果,黄色梨,紫色葡萄,被存入窖中,既有专业人员进行保管,又有统购统销调拔转运。一年下来别人都习惯了,李凤琦还有累的感觉。恰值所里公开招聘出纳人员,业余时间从未放弃学习的李凤琦,笔试后调入科室,成了一名出纳人员。

   

苹果几度红,秋梨几度黄,葡萄架下情话长。

  李凤琦与本所一名插厂知青恋爱,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笑声朗朗,小日子过的清贫却快乐。时间一晃,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学习成绩优秀,小俩口常以此为荣。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女儿常常出现心慌,腿软,甚至蹲下都站不起来的现象。赶快医院,检查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需要住院手术。这让小俩口犯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从哪里去凑。果树所里的农友们知道实情后,自发地搞起了捐赠活动,农友们的工资本就偏低,可大家的捐助热情丝毫不低,很快大伙把凑足的钱数,交到夫妻二人手中。看着这笔救命的钱,夫妻二人热泪盈眶,一声:“谢谢!”发自心底,腰弯成躬,此恩难忘!

  

  

  医院,一番检查,一番化验,一番会诊,一个治疗方案。血浆需要体外循环,身体需要切七个刀口。李凤琦大脑一片空白,手在颤抖,签字的笔也不听使唤,只能由丈夫代劳。想想当年她做剖宫产手术时,又是何等从容自信。

  手术室外的李凤琦,坐难安,立难宁,心乱如麻无头绪,意烦似做连轴梦。两眼抬头直盯手术门,低头径看腕上表,一夜之间前额头发刷白。手术室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医生疲惫的脸上露着笑容,对她说:“请放心,手术非常成功。”李凤琦稍稍地松了一口气,用沙哑的嗓音回答道:“谢谢大夫,辛苦了!”

  但见手术车上的女儿,身上插着血桨管,营养液管,氧气管,液体管,排尿管等,从手术大门向重症病房推去。李凤琦被眼前的一幕惊的目瞪口呆,整个人仿佛成了一尊雕塑。恰值表姐夫此时赶来,朝她背上猛拍了一巴掌,她方哇地一声哭了出来。重症监护室内情况,她只能凭借医护人员进出的瞬间,隔门相望。多少天的守候,多少天的服侍,令她人瘦了一圈,憔悴的脸庞,无神眼睛,还有额头上平添了几许皱纹,头发花白色一片。

  出院后,生活上悉心照料,饭菜上营养搭配,课程亲自辅导。在休假半个学期后,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依然名列前茅。这归功于,曾经有过两个月教师生涯的她。

  葡萄几度紫,绿提,红提似并蒂兄妹。女儿小学毕业,难得一个休闲假期,李凤琦想让女儿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家三口来到北京,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孩子,看到什么都新奇: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故宫端庄磅礴,万里长城绵延不绝。北大校园:风景如画,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山环水抱,湖泊相连。未名湖与古典建筑相映成趣,博雅塔恰似点睛之笔,湖光塔影,美丽异常。清华大学校园:更是风格别具,“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过街楼”浑然一体,建筑气势雄伟。工字厅两大殿短廊相接,匾额上“清华园”三字,为咸丰御笔。体育馆西洋风韵和现代气息并存,古今贯通。清华学堂青砖红瓦,坡顶陡起,有德国古典风格。

  “山外有奇境,人间赛天堂。”女儿边走边看,脱口而出。

  李凤琦接着说:“少年当努力,清华是学堂。”

  女儿沉思片刻,不敢应声。父亲笑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间这么大,哪可能人人都能考进这一流学府?对专业的选择,一定要与爱好相呼应,这样才能干一行爱一行。”

  母亲的期望和父亲理解,像一颗希望的种子,洒在女儿心田,它会开花结果的。

  

   

相互支撑,互相体谅,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源泉。

  果园不是世外桃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已势在必行。果园里生产的苹果,梨,葡萄等农副产品,由过去统购统销的经营模式,转型为自产自销的市场营销方式,农工们从工作制转型为承包制。李凤琦幸运地留任为会计,丈夫是所里的一名拖拉机手,因腰部意外受伤,只能将承包给自己的果树,转租给当地的一位农民,在家做起了全职丈夫。

  相互支撑互相体谅,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源泉。家和万事兴,女儿中考,顺利通关,考进县城一所重点高中。希望像盏灯火,生活便有奔头。女儿更加刻苦,父亲打份零工,生活虽然艰辛,小家庭里依旧是笑声朗朗。三年说长,日复一日;三年说短,三冬三夏。高考考场内,将门虎子,寒门弟子,他们要回馈社会,回报家长。场内考学生,场外烤家长,任雨淋日晒,雷打不动。

  女儿好争气,梦在六年后成真。北京印刷学院录取通知书,寄到所里的刹那间,在这小小的果园山庄,竟然成了新闻。

  企业深化改革,却迎来一浪早退大潮。李凤琦夫妇随波逐流,竟拥有了一个安逸的港湾。休闲生活似乎与他们无缘,李凤琦得到父亲住院的消息,医院。病床前杂碎事本多,更何况是一位偏瘫老人。盯输液瓶,盯手背针,喂水,喂饭,喂药,接尿,清理粪便,换垫,助力翻身等等。丈夫怕妻子身体吃不消,所有的活总是抢在前面干。夫妻俩以守白班为主,顶起床前陪护的半根梁柱。同病房里,无论病友还是陪护人员,是医生还是护士,哪个不竖起拇指称赞。老人有福,修来这样的女婿。女儿有福,修来这样的丈夫。几度住院,次次如此。

  那次,父亲病愈出院,手续已经办好,可点滴还未输完。李凤琦让丈夫乘坐班车回家,自己与妹妹们护送父亲到家。她太累了,也太困了,一觉睡得过了头。只听家里的小妹妹在那里骂到:“咱们家养出公主来了,在婆家一个比一个勤快,回到娘家一个比一个懒,还等着别人侍候。”李凤琦知道她只是一个传声器,往事不堪回首,家留给她的最后一幕,令人泪目。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匆匆穿好衣服,看了一眼熟睡的父亲后,连招呼都没打,便走出家门。果树所班车早出晚归,她只能到街上走走,去商店转转,在街边小摊点上添添肚子,直待下午五点钟,坐上所里的班车回家。

  几个月后,李凤琦再次接到父亲住院的电话,夫妻俩依旧奔赴在病床陪护的第一线。父亲享有离休待遇,故无治疗费用之忧。可父亲此次除了偏瘫,还并发了肺水肿,呼吸功能衰竭。每天除了正常的治疗外,还得定期便从肺部抽水。一个多月的治疗,一个多月的液体输入,和一个多月的肺部抽水,父亲的病越治越重,陪侍人也一个个体力透支,面容憔悴。

  

  

  突然李凤琦丈夫发现,自己的下身血红一片,经医生检查后,确诊为痔疮,需要马上手术。其大姑姐得到消息,将他接回医院治疗。父女血缘一脉连,丈夫刚刚出院,医院奔去。丈夫几经劝阻不听,定要陪同妻子一起前往。短短十天时间,父亲已人瘦如柴,抬起胳膊,拖拽着的皮有一寸多长。病房里护士拿着化验单,父亲身上已无血浆可抽。痰噎在嗓子里,吸痰机也无能为力。医生会诊决定,做气管切割手术。医院,家属们又焉敢另有主张?尽管医生尽职,护士尽力,家属配合,父亲日薄西山之态,再无回天力。医生摇摇头,无奈地向家属宣布:“准备后事吧”!

  父亲带着那根硅胶管走了,生命的一维性,无情又无奈。父亲后事刚刚办妥,李凤琦的丈夫却出现了腹痛、腹胀、恶心、等症。急速赶到医院,复查加检查,结果已是胰腺癌晚期。李凤琦傻眼了,这一病刚好,一病又起,这日子可怎熬呢?大姑姐,小叔与她一起轮流陪护。医生拟定出最佳方案,护士恪尽职守。可在病魔面前,生命太脆弱了,脆弱到令人望而生畏!

  失去丈夫的李凤琦,如同人字缺了一撇,神思几度混乱,人瘫软在床上。是女儿的哭声将她唤醒,我不能倒下去,我要站起来,女儿还在上学,我还没尽到责任。人字结构的真实意义是:自我支撑,自我平衡!她走出果树所,凭借会计工作经验,在一个私企打工。

  

  晚年的李凤琦

  

  人在顺境光阴快,女儿北京上学,深圳就业。几年后,在深圳申请到一套小户型廉租房。她将妈妈接到身边,母女俩相依是命。李凤琦很难适应南方气候,从此冬南夏北,过着燕子般生活。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她那娇小玲珑的身躯,常常出现在义工行列之中。

  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作者简介

  

  李妙奇,女,年生。于年9月插队到太原市北郊区小井峪公社南屯大队插队。年招工返城,山西省在电建三公司工人,现退休。

     

  

      

   

   

一个返城知青的喜怒哀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ljizheng.com/ndyz/8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