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肾病后都会有两个疑问
疑问1: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怎么会得慢性肾病呢?
疑问2:得了慢性肾病都会成为尿毒症吗?
对于这两个疑问,之前也整理很多内容和大家分享,今天再讲无非就是希望引起各位患者重视和对慢性肾病认识。
慢性肾脏疾病早期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疼痛症状和不适表现,出现症状时往往是中晚期,“我没什么症状怎么会得肾病?我都状得像头牛,为何说我有肾病”,由此可见慢性肾脏病可以说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其实,这个问题与肾脏的代偿能力有关。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性,很多人的肾脏损坏了却仍没有任何症状,等有了症状再去就医,可能已经发展到了尿毒症。
我们的肾脏平时只有25%的肾单位在工作,那么,也就是说,只有当肾脏的功能丧失掉了75%以上时,临床上查血才可能发现血肌酐、尿素氮等刚刚出现升高,超过标准值,如:umol/L,umol/L等。而这时,作为一名肾病患者,从患病全部过程来说,已经是一个中晚期病人了。但实际上,令人遗憾的是,有绝大多数肾病患者和家属意识不到问题严重性还是以自身感觉“判断”病情,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这部分肾病患者对肾脏的残存肾功能,残存肾单位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从而导致连维护的最后机会也丧失掉了。
肾脏病人从开始发病到通过查血发现肾功能刚刚开始不正常时,也就是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刚开始上升超出正常值(如血肌酐umol/L-umol/L),而这个过程除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药物伤害外,一般肾病患者大约要经过3-5年甚至十几年以上的时间。
例如:慢性肾炎理论上讲是一个缓慢的发病的过程,如果只单纯的药物的控制下,不注重“保养”病情可能会缓慢的发展,慢慢慢慢发展到肾慢性肾功能不全,但是这一过程如果药物控制的好的话,这一过程可以达到15年到20年。那么从慢性肾功能不全到尿毒症,如果药物控制好的话,那也有15年到20年。一个病人发现了慢性肾炎,一开始是蛋白尿、潜血,如果到尿毒症,治疗的机会,有30年到40年之间进入终末期尿毒症。但是如果这患者治疗不对症,也不重“保养”病情控制的不好,第一个阶段也控制的不好,第二个阶段也控制的不好,那可能几年就进入尿毒症了。
之所以,当一个肾病患者查出血肌酐、尿素氮开始上升,他(她)就已经是一个“中晚期”肾病患者了。“晚期”这一定义,会对这一类患者带来心理和思想的“打击”,而这个打击,恰恰是给这些处在晚期之中的早期肾衰患者敲响了“警钟”。
由于很多患者对肾脏的这个“生理特点”不知道,正是由于没有危机意识。所以这些病人照常超负荷工作或学习,即使这些病人有的好像也把自己的肾病加以重视,但事实上,也好不了哪里去。有的甚至还外出旅游,登山、出差、开会、喝酒、打电脑上网、加班、各种不注意等。当发现病情加重时,谈到了肾脏这个生理特点,才意识到慢性肾病隐匿性才如梦初醒。
提醒早中期患者
这个病不痛不痒无关紧要,错
症状消失蛋白潜血病情就好了,自己把药停了,错
偶尔不忌口,没事,错
年轻有“消耗”资本不在乎休息静养,错
没有足够重视的话,可能发展成尿毒症,慢性肾病、肾炎的发生和年龄没有绝对的关系。
虽然尿毒症与慢性肾病有关的,尿毒症多因病程较长的肾病迁延不愈而致,并非所有的慢性肾病(肾炎)都一定会成尿毒症,从肾脏出现病变到逐步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后终末期尿毒症,需要一定时间和病程进展时期,一般人不会突然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如果早期科学治疗、注重保养,多数病情是可治可控的。
对于慢性肾脏疾病而言治和养各占50%随着病情稳定,慢慢养要大于治。
得了肾病并不可怕,我们要正确面对,调整好心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及其的检查、个体化的治疗。其中饮食的配合非常重要;患者应该多余病友沟通,医生交流,这样的话可以对自己的疾病有更好的认识。使病情的进展得到治疗、控制、延缓,减少复发加重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