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医疗扶贫每月12万医药费自付仅40

“要不是政策好,我现在的可能早就不在了。”2月20日,星期五,农历正月初九,村民邓永忠跟往常一医院接受透析治疗。

年,邓永忠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多年治疗下来,家里债台高筑,前后花费几十万元,女儿卖房来给父亲治病,原本小康有望的家庭一步步陷入“无底洞”。如今,医院透析3次,平均每月的治疗费用大约为1.2万余元,但通过各项医疗政策报销,其自付费用仅余元,经济压力大大减轻。

据悉,因病致贫率在60%以上的资阳农村,邓永忠不是个例,“一人生病,全家致贫;一次手术,终身欠债”的现象并不在少数。为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资阳市结合地方实际,从探索建立长远公共保障制度入手,先后出台多项文件政策,构建起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扶贫“五位一体”精准救治、“八顺位”梯次保障、“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实现救助对象医疗费用的“微支付”。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像邓永忠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外,未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人口也能享受相应的政策。

“出台这个政策,主要考虑因病致贫返贫是资阳贫困发生的主要原因,解决了因病致贫返贫难题,就是解决了全市最大的贫困问题。”资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把脱贫攻坚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建立完善既有保障又有约束、既有普惠又有特殊的体制机制,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过去

六旬大爷患尿毒症花完女儿28万卖房款

今年63岁的邓永忠,家在乐至县南塔街道观音岩村,与妻子养育有两个女儿。几年前他还能在外务工,一年收入近2万余元,家里的日子平凡却幸福。

邓永忠

意外却突然来临。年,感觉身体不适的邓永忠到遂宁市检查,被医院确诊为尿毒症。这个消息对这个农村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虽了解得并不多,但也足以让一家人瞬间崩溃。

“得了这个病要么长期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要么换肾。”谈起过去,邓永忠情绪显得有些激动。当年,大女儿已出嫁,小女儿正在上学,巨额的医药费甚至让他不想再治疗,“第一年的医药费差不多16万余元,通过基本医疗等报销,最后还是花了接近9万多。”

因需要长期透析,邓永忠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光,还欠下不少外债。“我都说不医了,大女儿不愿意,最后把房子都卖了。”邓永忠一边说一边竖起手指,“一共卖了28万,结果不到3年时间全部用完。”

此外,透析虽能维持生命,但邓永忠再也不能干重体力活,家里的收入来源也断了,加之每个月不菲的透析治疗费,曾一度让他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现在

自付比例不超10%每月医药费仅几百元

不断增加的透析、药物、治疗费用,慢慢地让这个家的叹息声越来越多。但令人欣慰的是,转机和希望来了。年,邓永忠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又纳入低保人口,开始享受医疗扶贫政策,报销比例得以不断提高。

血液被引出后,经人工肾脏及血液透析机器将体内多余的水份及毒素清除,再透过另一针管从瘘管注回体内。这样的透析过程,邓永忠每周要经历三次,每次需要四个小时左右。“透析都固定是在周一、周三、周五进行。”2月20日上午12时许,医院大门,戴着口罩的邓永忠正准备回家。

医院的结算单显示,年11月18日至12月24日期间,邓永忠各项医疗费用共计.18元,但自付费用仅.85元。

“现在比起以前来说,费用那是天差地别哟。”乐至县医疗保障事务中心结算科提供的结算单显示,年11月18日至12月24日期间,邓永忠各项医疗费用共计.18元,但自付费用仅.85元。

背后

医疗扶贫政策兜底保障27万低收入人群

邓永忠的医药费从动辄上万到每月仅几百元,得益于资阳市的医疗扶贫政策。

“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脱贫工作的硬骨头。”资阳市扶贫开发局总工程师邓时光提到,当地立足破解因病致贫难题,积极探索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医疗扶贫“五位一体”精准救治、“八顺位”梯次保障、“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因患特大病造成大额医疗支出问题,有效阻断返贫致贫之源,确保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负担全部控制在费用总额的10%以内。

资阳市医疗扶贫“五位一体”救助体系

“资阳医疗扶贫政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整合各类公共政策资源,建立了多元责任主体分担机制,引入商业保险辅助保障,形成可持续的政策支撑。”多次调研,邓时光发现,合理责任分担和风险防控相结合的政策设计,是医疗扶贫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制度保障。

邓时光举例称,前期将贫困人口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而对于累计自付超过元以上部分,还将由医保在年度救助限额内进行救助,“相当于就是二次报销。”

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这一政策除了像邓永忠这样建档立卡贫困户外,资阳市未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人口也能享受。

现年72岁的谭光玉家住安岳县石羊镇石包村,是一名低保非贫困户,去年因脑梗导致瘫痪,先后住院3次,共计达80余天,共花费5万余元,通过医疗扶贫政策报销了90%,自费余元。目前,已出院在家疗养。

目前,资阳市27.18万保障对象均实现“应保尽保”。全市家医疗机构名医务人员“一一对应”实施定向挂钩治疗,从诊断、救治、救助到服务实现全程覆盖。

监管

多部门“一体化”监管确保“良政良效”

“这一举措的出台是市委市政府经过试点探索、实践完善、结合实际研究决定的。”邓时光提到,好的政策需要好的制度来保障监管,针对特殊群体的特惠政策不能成为个人和机构不当获利的“道德陷阱”。

从一开始,资阳市就一手抓医疗扶贫政策实施,一手抓配套监管制度的完善。制定了《资阳市农村贫困人口救治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形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管,相关部门全过程监管,党委政府专项督查、巡察监管,纪检监察部门常态监管的“一体化”监管体系。同时,明示处罚办法,形成高压态势,及时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在开展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治工作专项督查,采取定点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督查医疗机构的违规行为。督查中发现的违规金额除全数退回各项基金外,情节特别严重的,督查组还直接约谈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同时纳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医疗机构当年不得评优评先,违纪行为移交纪委,问责处理。

预防在先、防控兼治的监管体系有效堵住了特惠政策的“道德风险”漏洞,保障了资阳医疗扶贫政策良政良效。

思考

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应有公共保障政策

目前,资阳脱贫攻坚任务已如期完成,全市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何在相对贫困阶段,统筹做好城乡居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发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邓时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首先要明确保障对象。”邓时光提到,要按照中央新的政策要求,把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的脱贫人口纳入保障对象。脱贫攻坚过度期内,不属于这三类人口的,逐步转为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待遇。同时,科学明确保障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围绕实现“基本医疗体现均等公平、困难群众体现特殊倾斜、重大疾病体现托低保障”目标来抓好公共医疗保障政策总体设计。

此外,邓时光还建议,把有效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科学建立相对贫困人口医疗救治救助制度。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制度,着力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建立梯次保障公共政策,合理确定保障对象自付费用比例。特别是要做好医疗救助工作,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让突发重大疾病等家庭尤其是如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重病大病患者,不要因医疗支出而再次返贫。

来源:封面新闻

猜你还想看

1、资阳25条新道路正式定名,你知道在哪里吗?2、好消息!资阳这条路路基已完成,通车在即,教育园区居民有福了!3、安逸!资阳这个小区新年用上新电梯,从此告别“上下难”4、重要提醒!本周上班时间有变!请点亮“在看”,为小编点赞!

编辑:吴薪鑫

责任编辑:郑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ljizheng.com/ndzl/6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