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肾脏病日,青岛有一位知名肾脏病专家,从医30余载,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各领域成就卓著。她医院副院长、肾病科主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徐岩教授。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张丽玲
每个周末的晚上,别人都去散步或聚餐,徐岩教授则要度过一个更加繁忙的夜晚。她要组织一个科研小团队讨论正在研发的可穿戴设备。两年多来,这个会议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风雨无阻。他们研发的可穿戴设备是什么呢?时间还要追溯到从前。年,徐岩从医学院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留校,开始肾病临床之路。之后,她考取研究生,赴上海读肾病专业博士。她发现,不少肾病患者最后的归途是尿毒症。而尿毒症若不透析,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她参与创办了青大附院血液透析中心,从一开始的2台透析机到现在的多台,从最高龄70多岁的透析患者到现在最高龄98岁的患者,在透析学科实属罕见。透析中心的成功创办,挽救不少尿毒症患者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又发现,不少尿毒症患者死于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没有先知先觉,静悄悄地夺去人的生命。尿毒症患者高钾血症发病率在50—60%左右,而高钾血症的病死率增加约65%。正常人体血钾数值大于6.5,心脏会突然骤停。然医院抽血化验,有不少尿毒症患者医院救治。这成了徐岩教授的一个心结。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家自测血糖,尿毒症患者为什么不能自测血钾呢?徐岩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探寻之路。徐岩翻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寻找解决这个难题的蛛丝马迹。十几年来,她尝试过各种可能的方法,均行不通。她查阅到国际上有过报道,尝试采用唾液的方法检测血钾,结果不甚理想。几年前,梅奥医学中心报道了关于人工智能在血液透析患者与高钾血症的相关研究,徐岩瞄准了可穿戴设备。这个想法令她兴奋不已,但她请教过许多相关专业的专家,得到的回答都是不可能或者难度极大。她不甘心放弃。
穿上30秒,探测到血液里钾浓度两年半前,徐岩遇到一位企业家。这位企业家被她的执念打动,决定支持她研发可穿戴设备检测血钾项目。他们组建一个团队,广揽人才,加入团队的有清华、北大、斯坦福的教授。当看到第一套探测血钾浓度的可穿戴设备出品时,徐岩激动得热泪盈眶。现在,他们团队研发的产品已从1.0到2.0再到3.0。可穿戴设备外表看来起就是一件背心,穿上30秒,就可以探测到人体血液里钾离子浓度,简直不可思议!国际上从未有过类似的设备,他们申请了技术专利。经过上千次的实验,目前设备的准确率稳步提升。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病日。每年的肾脏病日,徐岩都会组织患者开展各种联谊和科普讲座,反复强调血钾的重要性。今年也未例外。但是,今年的肾脏病日,她充满希望,因为她的患者即将拥有无创伤的可穿戴设备,随时探测体内的血钾的浓度。目前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死亡率中排第十一位的疾病,全世界有八亿五千万人因各种原因罹患慢性肾脏病。预测到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全球第五位的致死病因。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人数超过一亿。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徐岩感到,未来要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
研究靶向药物治疗急性肾损伤徐岩与青岛大学教授合作,正在进行纳米材料的研发应用。徐岩教授的专业是急性肾损伤和血液净化。她的科研成果,通过纳米材料作载体,研究靶向药物治疗急性肾损伤,有了非常价值的进展。今年1月,徐岩团队发表的相关文章登上了国际知名医学杂志的封面。同时,在纳米纤维光催化抗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纳米纤维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快速杀菌性能,30分钟的处理即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达到%的杀菌率。这个学术成果是医学学科与材料学科交叉的结晶,后期有望成功转化,可广泛应用于医用冰箱和空调等需要微生物消杀的设备中。徐岩教授的科研硕果累累,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厅级课题10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1项。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
拼全力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医疗单位而言,疫情防控就是一场战斗。医院的副院长,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在疫情最严峻的阶段,她一个晚上拨打多个电话,每个月经她办理的文件达多件,深夜十一二点,有时下半夜一两点钟还要部署工作,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去年疫情刚暴发时,山东还没有统一的健康码,看病又不能停,小医院患者少,登记信息方便。但对青大附院仅市南院区日出进2医院来说,人工登记信息实在太难了。而且,医院的患者和家属居然有一半的人没有智能手机,如果用智能手机扫码就诊,会把一半的患者挡在门外。她立即优化流程,发明了彩色纸条,从周一到周日使用不同的颜色,只要当天做过一次信息登记,拿着当天的纸条,去任何门诊或检查不需要重复登记。就这么一个举措,效率大增。同时,医院自己的信息码。不到一周时间,青大附院自己的多卡合一健康码研发出来,预检分诊的压力得到逐步缓解。去年6月19日,市卫建委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尽快完成全部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中午接到通知后,徐岩紧急召开相关部门会议,拟定核酸检测方案。6月20日,周末的早晨,徐岩早早来到现场,各部门按预定的方案,分工协作,有条不紊。仅周末两天时间,共完成一万多人的核酸采样,包括全院职工、实习学生和进修人员。这在当时核酸检测大家还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如此高效地完成,没有耽误正常的医疗服务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最终依靠严格的院感防控,高效的疫情防控部署,实现了院内疫情零发生。
为98岁透析老人庆祝生日98医院透析,医院鲜见。年11月12日,青大附院市南院区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异常温馨热闹,徐岩和科室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一起唱起生日歌,为98岁刘桂兰老人庆祝生日。徐岩给老人喂蛋糕,询问老人身体状况。这一慕令现场所有人都动容。老人感动得落泪了,老人的儿子也哽咽不止。徐岩是这场暖心生日会的策划发起者,早在多日前,她安排科里医生护士布置,希望在生日当天给老人送上一份温暖的小惊喜。因为身患尿毒症,刘桂兰在青大附院透析四年,多次转危为安,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身体状况日益好转,成为青岛年龄最大的血液透析患者。每周二上午是徐岩教授的专家门诊,下午是名医堂门诊,每周五是她的国际门诊。徐岩的门诊当天都是挂不上号的,因为提前约满了。有复诊或外地的病人,徐岩便放弃午休给患者加号。无论在门诊还是透析室,徐岩对老年患者呵护备至,老人们也都很喜欢她。徐岩手机里存着30多张90岁以上老人患者的照片。青大附院来透析的老人85岁以上的有30多位。徐岩让科里同事建立了“天使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