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1年完成落地上图面积17万亩被

本文转自:北青网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5日讯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财政厅副厅长袁培全,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葛为砚,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新阁,微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郭鑫,围绕“锚定美丽山东创新财政政策,打造生态保护补偿‘山东模式’”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记者提到,山东制订了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请问出发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另外,山东在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新阁介绍,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始终把造林绿化和林草湿地资源保护作为工作重点,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从三个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推动森林生态功能提升和“双碳”战略实施。

注重机制创新,强化政策引导力。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相继制订了《山东省省级公益林划定和管理办法》《山东省荒山造林与管护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为开展造林绿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特别是与省财政厅联合出台的《山东省森林生态补偿办法》,突出政策引导激励作用,提出“稳定存量、突出增量、正向激励、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各地植树造林积极性。一是提升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将补偿标准提升至每亩18元;二是实施森林蓄积量补偿,对蓄积量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增长率的市进行奖励,低于全省平均增长率的市向省级财政缴纳补偿款;三是对新造林进行补偿,按照落地上图面积,省级财政对新增造林每亩补助元,退化林修复、农田林网和见缝插绿每亩补助元。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资金2.8亿元用于支持森林生态补偿工作。

坚持综合施策,强化协同驱动力。把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融入到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大背景下,统筹谋划、协同发力。一是实施国土绿化等重点工程,带动提升碳汇增量。年以来,先后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4.8亿元,实施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尼山和沂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工程,并将造林绿化作为重点项目,按照实施方案,预期将增加造林超过4万亩,完成抚育面积超过9万亩,退化林修复达18万亩。二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减少碳汇损失。年以来,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3.4亿元,用于支持林业病虫害科学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开展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依法打击违法行为等多种措施,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三是注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增强碳汇能力。在33个林场实施精准提升试点工程,不断加强中幼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促进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功能提升。

突出效果导向,强化目标牵引力。“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省国土绿化面积虽然大幅提升,但适宜造林绿化空间也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偏远荒山、荒地,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造林成本投入比较高。如何激励市县提高科学绿化水平、增强植树造林意愿,成为当前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难题。《山东省森林生态补偿办法》明确,森林蓄积量补偿、新造林补偿资金由各市统筹用于造林绿化、森林抚育、森林资源管护等林业相关支出,进一步提升了市县资金使用的自主性,有助于统筹实施造林绿化、加强当地森林资源管护。《山东省森林生态补偿办法》的施行,有效促进了市县造林绿化落地上图,年完成落地上图面积17万亩,这项创新性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家林草局的高度评价,山东也被国家林草局列为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ljizheng.com/ndff/10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