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一定会尿毒症吗稳住这2项ldquo

得了慢性肾病会不会一定会尿毒症?

肾功能发展速度的快慢,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比如先天性因素包括病理类型、年龄、自身体质等等,后天因素主要有诊断及时性、明确下,用药是否果断及时、后期护理的情况等等。

排除先天因素的影响,如果能做到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坚持治疗,稳健护理,各方面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则肾病发展到尿毒症几率无疑非常小。

肾病综合征类型的肾病是慢性肾病种较多的一类肾脏疾病,占到三分之一,具体肾病包括这些类型往往有四大典型症状即“三高一低”:高度水肿、尿蛋白高、高脂血症及低血浆白蛋白。

这些症状是肾功能恶化的“加速剂”

肾功能受损导致这些症状的发生,反过来又威胁肾脏的发展。四大症状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关键,“罪魁祸首”则是肾脏内发生的免疫炎症反应。肾脏的重要组织肾小球不断遭受“攻击”,滤过膜孔隙增大,导致本不该存在的大分子蛋白漏出到尿液中,引发蛋白尿。其中漏出的蛋白中包括有血浆白蛋白,继而引发低蛋白血症。

血浆蛋白还有吸附血液内水分的作用,丢失导致水分代谢紊乱,诱发肾性水肿,还有血脂的升高。这些症状互相影响,会导致肾功能进一步的恶化。

如何阻止肾病恶化致尿毒症?2项指标的控制非常关键!

第一项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是反应肾功能好坏的权威指标,也是影响病情预后的重点“黄金”指标。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越高,对肾脏危害越大,尿毒症风险也越高。超过3.5g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必须及时控制治疗。

针对肾病综合征类降蛋白治疗主要有两套方案:激素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第一套方案适合先天免疫缺陷导致的炎症类肾病比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IgA肾病等等。第二套方案主要适用于存在高血压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比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等等。

一般肾病2期之前的患者多能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维持在1g以下甚至是0.5g以下,对肾功能的恢复及维持是非常好的信号,更有利降低尿毒症风险。

第二项指标:血浆白蛋白

血浆白蛋白是血液蛋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比过半。大量蛋白的丢失会导致血浆白蛋白成分减少,成人低于30g/L就必须要重视。白蛋白会导致血液浓缩,呈现高浓状态,会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此外,还有高度水肿、免疫力降低与白蛋白的缺失也具有明确的关系。每一项控制不好都会影响肾功能的整体稳定。

因此必须重视对白蛋白指标的控制。改善血浆白蛋白,一方面控制蛋白的丢失,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另一方面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比如肉蛋奶豆类食物都是含丰富优质的动物性蛋白,对补充丢失的蛋白质有一定的益处,但必须考虑蛋白尿的情况,不能盲目补充。

有相关肾病问题,可以扫码进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ljizheng.com/ndff/9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