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炎症反应期
许多原因导致的肾病如肾炎、肾综、IGA、膜性肾病、狼疮肾等,它们的肾脏组织损伤早期都表现为炎症反应。所以,我们目前把肾病的这个阶段统归为“炎症反应期”,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肾脏纤维炎症反应期。
这一阶段肌酐正常,肾功能尚未受损。只有一些尿蛋白、潜血、水肿、高血压等临床指征。这个时期是可逆的,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指标大多可以恢复。甚至部分病情较轻、治疗规范的患者,已经发生炎症的肾脏病变组织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很多患者因不重视此阶段的治疗,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治疗的侧重点是控制尿蛋白、水肿和高血压。如果同时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要控制血糖和血压。
2.肾功能代偿期
所谓的肾功能代偿期,指的是肾功能轻微受损,靠肾脏自身的代偿功能就可以满足身体的日常需要。
这一阶段,血肌酐基本处于~μmoI/L之间。大约还有一半的肾单位可以正常工作,所以患者本人并没有什么感觉,常常延误治疗。
如果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肾功能代偿期可以实现临床治愈。
此时的治疗重点仍是蛋白尿,还要监测并发症出现的迹象,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顽固性高血压和贫血。
3期-肾功能失代偿期
所谓失代偿期,指的是肾功能受损较为严重,肾脏自身的代偿功能已经无法满足身体的日常需要。
此阶段患者肾小球滤过率30-59,血肌酐-μmol/L之间,是肾病3期。
此时就不是早期了,患者已经开始感觉到乏力,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但症状仍然不明显。如果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仍有一半机率实现临床治愈,并不一定会下降到4期和5期。这个转折点在肾小球滤过率45,也就是血肌酐左右。
治疗重点是精简药物:在尽量降低尿蛋白的同时,保持血压、血红蛋白、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心功能的稳定。此前使用的普利/沙坦类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用前需权衡利弊。
4期:肾衰竭期
肾小球滤过率15-29,血肌-μmol/L之间,是慢性肾病4期,肾病进入到了不可逆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治疗重点是并发症:降压、纠正贫血、改善酸中毒、平衡电解质、改善心脏功能等等,尽量延缓进入尿毒症的时间。白尿的危害和并发症相比已经比较小了,不要再为了降蛋白而使用副作用大的药物。
5期:尿毒症,尽量提升生活质量
肾小球滤过率15以下,血肌酐μmol/L以上,慢性肾脏病第5期,也就是尿毒症期。一部分原发病较重、并发症较多的患者,会出现控制不住的心力衰竭、酸中毒、高血钾,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这里需要强调:肌酐超过μmoI/L不一定是尿毒症期!
而另一部分并发症不明显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饮食+运动配合的保守治疗,生活质量和医疗花费比常规透析要更好,尽量推迟肾小球滤过率降到10以下的时间。通过科学治疗,可以保持良好的病情稳定!
慢性肾脏病的每一个分期,都有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治疗目标,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放任不管,踏踏实实地实现每个阶段的胜利,才能让肾友受益最大化。
END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