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升高后,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下降,相对的整体肾功能也下降。此时,发生肾衰竭、尿毒症的风险也会相应地升高。因此很多肾友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就着急把肌酐降下来,但有时候却不如人意。
肌酐升高后很难降下来吗?
在先来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下肾病发生尿毒症的两种情况:
一是肾功能的慢性发展。慢性肾病的病种比较多,但一般整体发展节奏都比较缓慢。因此相对比较好控制,用药方案以稳定病情为主。通常发展到尿毒症需要数十年时间,也可能终生不会尿毒症。大多数患者会是这种情况,因此尿毒症的发生率并不高。
二是肾功能在慢性发展过程中出现急性变化。肾功能正常进展的过程中,一些突发急性因素导致的病情恶化,往往是加速尿毒症发生的直接原因。这种情况是少数患者会出现的。
本身是可以维持病情长久稳定的,肾功能损伤的程度较轻可以达到临床治愈,肾病3期的患者也可以延缓肾衰竭情况。但有些患者却病情刚刚进入肾功能不全,仅3、4年就进展到尿毒症。这种情况在临床肾衰竭及尿毒症患者比较常见。
因此肌酐升高后,要尽可能避免尿毒症的发生,这几点一定要多加注意。这也是从一些已经发生尿毒症的患者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第一点:症状不重别觉得不严重
有些患者虽然早期检查出尿蛋白、尿潜血等指标的异常,但是自身症状不明显,就感觉不严重,继而没有积极的控制。
症状的轻重是判断病情好坏的一方面,但不能完全代表。如膜性肾病水肿严重不一定病情严重,主要是病理因素导致的蛋白流失较低,引起血蛋白减少,导致水钠潴留。也有些肾友,没有严重水肿,只是大量蛋白尿的、高脂血症,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实际上病情不是很轻。
所以早点明确指标异常及相关症状的关联性,对病情的恢复越有利。别觉得症状不严重就不积极控制。对处于任何阶段肾友来说,发现得越早,治疗空间越大,预后结果越理想。
第二点:检查不到位耽误病情
常常遇到已经患病几年的患者,有些基础的指标也没有做详细检查,或者并不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