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女,现年48,原籍江苏,现定居广东中山
我:一个人老心不老,爱时尚爱健康,爱生活爱家人,爱朋友爱分享,拍打拉筋艾炙自愈法推广者,中医经典养生爱好者,传统文化传播者.....自认为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每天活得精彩........
我,一个中医和传统文化爱好者,一直追随曲黎敏老师有10年之久,直至年11月,成为了老师真正的学生,这辈子将立志为弘扬中医文化而努力。以下文章来自喜马拉雅曲黎敏老师精讲不生病的智慧《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我将其编辑整理,希望有缘之人能读到他,并能领悟他......
知行合一,古方今用,+实际案例解读原典
延伸《黄帝内经》医理,以“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纲,旁征博引,结合《神农本草经》《医法圆通》《汤液经》《本草纲目》《千金方》《针灸大成》等传承千年的医书典籍、传世经方,深化剖析。
曲黎敏老师首次公开近30年中医研究笔记,结合现代人面临的实际身心问题,整理凝结成60+经典中医良方,穿插余件历代名中医临床经验,以一草一木微观之眼,窥探一呼一吸间生命大智.....从病根切入,消除疾病隐患,改变全家的生活状态....
.八味肾气丸
糖尿病药该怎么吃?
有人说,你怎么这么靠后才讲三高啊?因为这些大病原因复杂,都是由别的病积累而来的。这些病,西医也只是要求长期服药来控制指标,而谈不上什么治愈了。
下面说一下糖尿病。糖尿病在中医属于脾病。西医说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障碍疾病,即血糖升高,接着从尿液中流走,所以尿里有糖。具体讲,与过多摄入热能、脂肪、碳水化合物,并且缺乏运动有关,也就是说吃得太好、动得太少有关。故被谑称为“富贵病”。若病势控制不好,日后就会引起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视网膜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而中医里的古书《诸病源候论》则指出消渴病每多发痈疖或水肿,这正是对糖尿病并发皮肤病及泌尿系统感染之最早描述。
其症状表现:多饮、多尿、多食或消,以及疲乏无力,肥胖等。而且,吃降糖药、打胰岛素,只会使脏腑功能逐渐减退,因为,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如果身体里有了人工胰岛素,神经就不会向胰腺“发布分泌胰岛素的指令”,这就是所谓的“用进废退”。注射胰岛素就必定会将胰腺至于无用武之地,脏腑功能就会减退甚至衰亡。而治疗疾病应该是将脏腑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决不应该用“越俎代庖”的方法治疗疾病。这也是西药治疗糖尿病会使患者逐渐消瘦、无力的主要原因,并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古代不叫糖尿病,叫“消渴”。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也就是说,消渴症初起时,八味肾气丸是管用的。
八味肾气丸:干地黄八两、薯蕷(也就是山药)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炮附子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梧桐子大小),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一天2次)。
有人问现在市面上的丸药桂附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的区别,其实这两个呢,都是张仲景八味肾气丸的变方,也就是都不是张仲景原方。其原方是用干地黄、桂枝和炮附子等,是温补阳,行气化水的传统中成药。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和消渴。而现在市面上卖的金匮肾气丸是在原方八味丸上加了牛膝和车前子,主要是为了增加强腎利尿的作用,这个,还算接近原方吧。
至于桂附地黄丸就有了很大的变动,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炮附子组成。此方用肉桂替桂枝,且把干地黄变成熟地。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肢体浮,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等症。所以桂附地黄丸温性明显强于金匮肾气丸,而金匮腎气丸在补肾阳的同时,更加偏于化气利小便,利水之功大于桂附地黄丸,对于阳虚而水肿,小便不利之症效果更好。
现在外面医生临床辨证时鉴别这两个丸药的要点在于小便利与不利。小便淋漓不畅、点滴而下甚者癃闭,宜用金匮气丸;关门失阖,则出现遗尿或尿失禁,外面的医生就会让你宜用桂附地黄丸。
再,桂枝和肉桂的区别。桂枝是枝条梢头,其状如柳,又称柳桂。肉桂是树皮,以卷筒状为最佳。二者性能全然不同。桂枝入太阳经,通营卫,能发汗,生发为主,但桂枝用错则大汗亡阳。肉桂入肾、脾经,专收肾火,暖下焦,可敛汗,收敛为主。《伤寒论》里基本用的都是桂枝,没有肉桂,到了宋明理学后喜讲君火相火,才喜欢用肉桂以收相火。再者,肉桂以紫金肉桂为最佳,曾贵比黄金,因此有些卖药的医生也爱用肉桂。
《素问·奇病论篇》记载过“消渴症”这一病名,“帝日: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此五气之溢也,名日脾瘅(也就是脾病)。夫五味入口,藏于,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首先,确认其为脾病,其次说其病因:1)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由此可见,此病患者基本都是饮食养过剩而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严重不足者。2)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古语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3)劳欲过度房室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生,则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致腎虛肺燥热俱现,发为消渴。在生活中,如果能:1)少膏梁厚味,多运动。2)少精神刺激。3)少纵欲和房劳,至少不会往这个病上走。
古代记载的第一位有名的消渴病人是司马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相如口吃而善着书,常有消渴疾。”据说,汉武帝晚年也生此病,口干善饮,饮水斗,小便亦一斗,周身乏力,形容枯槁。御医处方六味地黄汤,不治反重,患病后的汉武帝意志消沉,精神“恍愡不定”,且有“恐怖症”症状,群医束手。从症状看,近乎尿毒症了。
为什么说60年代出生的人面临着很大的糖尿病、胰腺病的风险?这么说吧,人,如果小时候过着清汤寡水的苦日子,脾胃也就是一个已经习惯了苦日子的脾,后来生活突然变好,又开始了安逸的生活,生命就很难适应这种改变,从穷到富,或从富到穷,不仅精神上受刺激,身体也受刺激。味道过厚,营养价值过高,会伤气。不仅糖尿病跟这点相关,胰腺炎、胰腺癌也与此相关。胰腺,简单地说,是专门用来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过去人穷,这些东西吃得少这种病人也少。假如一个穷人突然暴富,天天海参鲍鱼、龙虾,外加啤酒、白酒,很快,他的胰腺功能就坍塌了。
我创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