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之路陈源生医学生涯六十年四

二零二一年一月第五期

导读:陈老出生医学世家,在私塾中便谙熟药性赋,时方歌括等,并熟读《医学心悟》。对《内》《难》《伤寒》等经典提倡先从前人的经验入手吗,像《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等,作为中医的基础。在从医路上曾有失治误治之案,都反复思索,勤求师训。对于门户之见,陈老的观点是无论寒温还是经今之方,应症即可,不可拘泥。要尝试沉淀自己,融会贯通,从繁杂的方证中找出根本的证,派方缱药就有了指征。不要忽视小方小药,地方性的草药也不要忽略它的药性吗,往往小方治大病。学会古今化用,中西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中医的本质。

医学生涯六十年

[作者简介]

陈源生(~),四川铜梁县人。中医世家,致力于中医临床工作六十余年。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临床意义多有阐发;善于汲取各家学说的长处,对中草药的研究尤具心得。治病不拘成法,主张轻灵巧取,在内、妇、儿科临床上,有较深的造诣。著有(临床常用中草药选编》《简便验方歌括》等。

在崎岖的医学道路上,我虽已经历了六十多个寒暑,但仍不敢妄言医道精微。只能把一些点滴的经验教训披陈如下,以与同道共勉。

观今宜鉴古:古为今用

古方不能治今病,这种认识肯定不对。不过,对面比,场果山名(集温茶期)、制升降放代衣的中会用万气,水出高原,古人‘开鬼门,洁净府’,虽曰从太阳着手,其实亦不离乎肺也。”这几句话使我茅塞顿开:此证何不下病上取,导水高原?进而联想到《金匮》治白合病亦不离乎肺,其症状描述与此患者颇多吻合之处,又何不权借百合病诸方以治之:清肃肺气,百脉悉安;导水高原,治节出焉。翌日,陈所思于周老,遂与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石汤三方合宜而用,并加琥珀粉、腊梅花,煎水频服;外治法改用新鲜马蹄草冲绒,炒热,加麝香少许包肚脐。经内外合治幸得吐止,二便通快,神智渐苏。如此,随证加减,月余而竟全功。通过此例治疗后,近十余年来,陆续又治了七八例尿毒症患者,只要其证偏于肺肾阴虚而伏内热者,沿用此法,咸可奏效。从以上这些病例的治疗获效,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医学不仅有丰富的遗产亟待继承,更重要的尚有许多未知数需要我们去解答,需要我们探索新知。

沙里沟金费苦辛,愿得几番百年身

“沙里淘金费苦辛,医中奥妙细追寻。天然璞玉精琢磨,愿得几番百年身。”这首打油诗是我学医、行医几十年之切身体会。“业患不能精”“行患不能成”。每念及此,辄觉心里空虚。忆往昔,岁月蹉跄,颠沛半生,术业未能精深;观如今,政策英明,百花齐放,却又风烛残年,无所作为。但是,由于党的关怀,同志的帮助,病员的信任,鞭策着我不敢因衰老而懈怠学习,激励着我不断求知,还想在术业上精益求精。近于病榻中读到报刊有关气功研究的气功原理,发现肺还具有调节血点转化和释放激素、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以及防止呼吸道成染等非呼吸功能。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是依赖智血的调整来维持的。中医常用益气固表之玉屏风散防治体虚易感风邪者,我运用百合病诸方,从治肺着手,治疗民毒症收效,是否与此有关?由此联想到还有很多疾病是否也可根据“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的传统理论,结合现代研究,通过治肺而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呢?目前,这些想法已经有了初步概念,只不过我太缺乏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加之其他条件的局限,致使这一设想还极不成熟。正因为如此,我特别寄希望于青年中医和西医学中医的同志能够艰苦学习,以振兴中医学为已任,使中医事业代有传人。作为一个老年中医,虽不能跃马横枪,冲锋在前,而老马则应效识途之劳。我愿意和一.切志诚中医事业的有识之士“红专道上争先进,宏开宝库同战场”。为使古老的中国医药学焕发青春,为早日实现我国统一的新医药学而奋斗。

往期回顾

⊙岳美中:无恒难以做医生(一)

⊙岳美中:无恒难以做医生(二)

⊙任应秋:我的治学门径和方法(一)

⊙任应秋:我的治学门径和方法(二)

⊙姜春华:我的学医过程(一)

⊙姜春华:我的学医过程(二)

⊙金寿山:路是人走出来的(一)

⊙金寿山:路是人走出来的(二)

⊙郭士魁:在研究防治冠心病的道路上(一)

⊙郭士魁:在研究防治冠心病的道路上(二)

⊙李聪甫:业精于勤,荒于嬉(一)

⊙李聪甫:业精于勤,荒于嬉(二)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一)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二)

⊙彭履祥:学无捷径贵在有心(一)

⊙彭履祥:学无捷径贵在有心(二)

⊙彭履祥:学无捷径贵在有心(三)

⊙彭履祥:学无捷径贵在有心(四)

⊙何任:医林四十年(一)

⊙何任:医林四十年(二)

编辑:王旭

审核:崔金峰

如果您感觉文章不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ljizheng.com/ndzl/6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