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如何空手套白狼,谋取贾府绿化项目的

贾芸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写了一个贾芸,“芸哥此处一现,后文忽然不见”,但此处写了贾芸并非只是写一个旁支子弟。在脂砚斋的批语中,似乎对于贾芸持了十分褒扬的态度,赞他“好口齿”、“孝子”、“有志气、有果断”,并且说“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靖藏本后又添了移居“果然”,写批语的人是看过遗失稿件的,贾芸在后四十回必然有重头戏的,他对于贾家延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比起宝玉来,贾芸的先天条件并不好。他是贾府旁支,居于后廊之下,袭爵封侯这些事,压根儿就轮不着他;他父亲去世了,与母亲一起生活,也没有得到什么差事,就没有收入来源,家里过的很穷困;或许他对于读书一道也是不太入门,已经十八岁了,也未见他去考功名,走不了贾兰的路子。但他却也不像其他旁支的贾府子弟,整日与人玩乐,往下流去,放印子钱的醉金刚倪二还是很敬重他,称呼他为“贾二爷”,脂砚斋说他“素日行止”是“金盆虽破分量在”,正因为他自己自重,不做下作事,旁人才不敢轻看于他。

贾芸出场经历了四件事,刻画出来一个有为青年的样子,他的这个样子或许不是什么特意的高大上的形象,却是能做实事的人当有的样子。

保洁宝玉

为了摆脱贫困,贾芸巴结宝玉、贾琏

巴结这个词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是个贬义词,巴结意味着谄媚;巴结意味着趋炎附势;巴结意味着个人尊严的丧失,只有志向高洁、“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是好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完全像陶渊明那样也不成,不巴结人,这个日子就不好过。渐渐地也会发现,有些人虽然巴结上司,人却并不恶,有什么事求到他头上,他有意愿而且有能力帮你一把。越是那种以清高自诩的,此时却躲的远远的了,还有就是他平时不巴结人,没有结交下的朋友,哪里有能力去帮助你呢?所以对于巴结这件事,还是用一种客观的眼光去对待,出门办事,哪有不巴结人的。对于家境困难的贾芸,要想在“上上下下都是富贵眼”的贾府生存下去,不巴结人能活下去么?

贾芸已经十八岁了,他急需一份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不能再让寡母为家计担心了。为了这样的小目标,他去巴结比他还要小五六岁的贾家正枝宝玉并无不妥,没有办法,他要去承受这个责任,他清高了,他家里人就要遭罪。

所以他打定了注意,在宝玉每日去贾母请安的路上等待着。书上并没有说,贾芸在此等待了几次,若是头一次干这种事,有个几次欲前而怯是正常的,有个时机不妥也是正常的,内心也会有几次波动和斗争。在这个过程中,贾芸坚持下来了,就是个好孩子。

贾琏也能办事

这次,刚好有个好时机,管事的贾琏和宝玉走在一处,贾芸上来给宝玉请安。在整个贾府,宝玉是老太太的宝贝,却不通世事,别人求到了,他好应承。加上他长得斯文清秀、身材高挑,博得了宝玉的好感,顺口说了一句话:“你到比先越发出条了,到像我儿子”。这句话说得不好,虽然是辈分大,但又不真是自己亲哥哥家的孩子,堂兄弟的儿子,叫叔叔答应着也倒罢了,说儿子这个话就有些过头了。但是这个话不是为了显宝玉,而是为了显贾芸。按常情,稍微要好脸薄的,就会觉得有些唐突,下不来台,下面要说的话许就憋回去了,但是贾芸却没有。贾琏听宝玉说儿子的话,也觉得不合适,就说宝玉:

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替你做儿子了?

接下来贾芸说了一番话,很巧妙地把这个尴尬遮掩过去,获得了宝玉的好感。

“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贾芸一是重申了辈分礼数,两人虽然年纪颠倒,但是宝玉究竟是叔叔辈的,叫儿子也无妨;二一个,他说了自己的父亲去世,无人依靠,博得了宝玉的同情,认宝玉当爹也无不可。脂砚斋在此处批了一句话:虽是随机应变,伶俐人之语,余却伤心。贾芸之所以如此懂事,怕是父亲去后,他见多了人情冷暖、势利炎凉吧,那些少年老成的人,往往叫人见了有些心酸的。若是只把贾芸当成一个油嘴滑舌的贾蓉之辈,是不应当的。

宝玉看他伶俐,也不说收儿子的事,只是交待以后,可以正大光明地到这里来找自己,自己可以带他到园子玩耍。平常过来巴结宝玉的人是很多的,因宝玉对贾芸说不要像他们鬼鬼祟祟的,但是宝玉对他们的印象不好。但是贾芸这次化解尴尬,让宝玉觉得他是个有用的人,准他到园子里来,并不是就是要和他玩,而是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以后好用的他。其实宝玉的用,不过向别人荐罢了,他自己不管俗务的,在旁边看着的贾琏却上了心了。贾家是需要人才的,毕竟有很多重要的事要稳妥的人去办。贾府子弟虽然多,成器的却没有几个,贾芸形象好、应对又得体,让管事的贾琏在心里打了个记号:芸哥可用。你们且看,巴结人有没有用处?谁都喜欢手下人是恭顺、会来事的,这样自己干活就省心一些,不要说手底下净是清高不逊的,就出来一个这种人,领导也头大。谁不希望无事小神仙,若是手下又会巴结自己,又会做事,谁不喜欢呢。

舅舅卜世仁

贾芸原想找舅舅赊点香料,但是被好一顿怼

随话说“打铁要趁热”,求差事也是如此,你上赶着,有上赶着的,万一有什么好工作,人家上赶着去求走了,你就得等着,这是个人情常理。贾芸即求了宝玉和贾琏,少不得勤去打听着。刚好贾琏前些日子好给出一份差事,就是给贾芹管贾府和尚尼姑的活,过些日子院子里有一份绿化工程,可以答应给贾芸。

“前儿倒有一件事情出来,偏生你婶婶再三求我,给了贾芹了(脂批:反说体面话,惧内人累累如是)。他许了我,说明儿园里还有几处要栽花木的地方,等这个工程出来,一定给你就是了。”

事情虽然是贾琏说的,但是从贾琏的话中,贾芸捕捉到了一个信息:贾琏其实惧内,府里说的算的人其实是王熙凤!于是,他思考了半天,对贾琏说:

“既是这样,我就等着罢。叔叔也不必先在婶婶跟前提我今儿来打听的话,到跟前再说也不迟。”

这句话说的,他已经分清形势了,这个事对贾琏下功夫不成的,说自己等着的话,就是叫贾琏不用费心了,但他自己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的,只是怕求人求两端,最后把事情搅黄了。他的脑子反应是极快的,但是贾琏此时反而没有反应过来,只说自己忙,叫他后天来讨信。

麝香好贵的

从贾琏处出来,贾芸就做出主意来了,他要去巴结王熙凤,尽早把差事定下来。如何巴结呢?自己现在是个穷光蛋,哪有东西巴结王熙凤?这个差事还不知道能得多少钱,给王熙凤多少钱的礼合适?要送什么东西给王熙凤才好?

这个礼送多了,自己给不起,送少了,那是侮辱人,更不成。眼下只有选王熙凤用得着的东西才行,眼看着是端午节了,过端午用的上香料,选香料里面贵重的麝香、冰片就可以,这样也得不少钱。去哪里掂对呢?

他有个亲舅舅,叫卜世仁,谐音不是人,估计曹雪芹遇难求人,也遇到过推托的事,不过势利炎凉也是人之常情,这样起名也不是大肚量的。卜世仁就开着香料铺,铺子里有现成的麝香冰片,跟亲舅舅赊一点,得了工程款再还他,他还能不赊?

贾芸去跟舅舅说:

“有件事求舅舅帮衬帮衬。我有一件事,要些冰片麝香使用,好歹舅舅每样赊四两给我,八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

按说“娘亲舅大”,虽然不是同姓,在有些人家儿,舅舅比叔伯还亲呢。何况妹妹守寡,就这样一个外甥,哪有不帮衬的道理?这是有情义的人家的道理,到了卜世仁这里就不好使了。贾芸话说的已经很客气了,希望舅舅帮衬一下,还不是借钱,只是赊货,并且定下八月份还钱。也能看出来这个舅舅平常也不好求,外甥过来说话要这样客气。

舅舅很会说话

看卜世仁如何推托的,堪称教科书式的回绝:

卜世仁冷笑道:“再休提赊欠一事。前儿也是我们铺子里一个伙计,替他的亲戚赊了几两银子的货,至今总未还上。因此,我们大家赔上,立了合同,再不许替亲友赊欠。谁要错了,就要罚他二十两银子的东道。况且如今这个货也短。你就拿现银子到我们这不三不四的铺子里来买,也还没有这些,只好倒扁儿去。这是一。二则你那里有正经事,不过赊了去,又是胡闹。你只说舅舅见你一遭儿,就派你一遭儿不是。你小人儿家,很不知好歹,也到底立个主意,赚几个钱,弄的吃的是吃的,穿的是穿的,我看着也喜欢。”

未曾开口,先要冷笑,为何冷笑,他一冷笑就占领了道德的高地:我早已经看穿一切,你来赊货就是你错,不是我不赊的错。接着举一例子:以前有人赊货不还,我们遭受了损失,我们这个店是股份制的,股东约定不准赊货,谁赊货罚谁二十两银子!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么个规定,反正是不能借得了。

这个还不够呢,你就是拿钱来买,我们铺子里也没有这么些贵重香料的,何况赊给你!还有,你年纪轻轻赊这些个干什么?定然是胡闹,定然是你的不是,而不是我的不是。又站在舅舅的道德高地训斥他,叫他学好,去挣点钱,舅舅也看着喜欢。这个话说的汤水不漏的,好像真的是他不赊香料,竟然是为了外甥好了。

舅妈也不好惹

当时我们可能没有话反驳,但是一转换身份,假设我们是贾芸的舅舅,外甥来赊货,我们该怎么办?担心外甥赊出东西,讨好外面的粉头也是担心的。那就能不管?要真是要帮衬外甥,就不会拿话堵人,除非他平时不着调惯了的。得问问外甥为何事要赊香料,把来龙去脉搞清楚,该帮一帮的还是要帮一帮,回头还要跟妹妹沟通一下,不是为了买好,主要是防着他这个年纪不学好。就是股东有赊货罚款的规定,自己先垫上就是了。

这是舅甥情分该当的,要是贾芸平日里是个混球,那就另当别论了。偏生贾芸又说出几件事来,贾芸父亲去世的时候,家里还有一亩地、两间房子不知了去向,实则为卜世仁吞没;再者,贾芸平日里并没有就小事来求舅舅,只此一件事,因为要紧,才过来的,不成想,舅舅居然如此推脱。

一提这个事,卜世仁就理亏了,他立刻又返回了舅舅高地,张口就是:我的儿,转而哭起穷来,又转到贾芹身上,说贾芹如今如何如何威风,你没有钱,就怨你没有本事,不和管事的人“嬉和嬉和”,总而言之,都是你的错,货不赊。

贾芸一看这个,也不跟他废话,起身告辞。倒不是贾芸不能忍辱,这种人跟他说再多也没有用的。卜世仁还虚留他吃饭,他舅母更绝,直接说家里没有米,还叫闺女银姐去对门借钱买米,贾芸隔痒的慌,再留下来,保不齐还看他们做出多下作的事来呢。

这叫怎么说的呢?遇上这么个舅舅。但是礼还的送啊,愁人。正愁着呢,事情出现了转机。

德刚是你吗?

醉金刚借钱

贾芸一心懊恼,不知如何是好,低头走路,一下子撞在了一个醉汉身上。这个醉汉张口就骂,举手就打,原来是自己家的邻居。这个人可有意思了,他平时做两件营生,一个是放重利债,一个是给赌场看场子,绰号醉金刚的,就这样一个泼皮,贾芸是不指望跟他有交道的,更不要说借钱了,这样的,躲还来不及了。

醉金刚倪二认出了贾芸,忙松了手,笑道:原来是贾二爷。脂批:如此称呼,可知芸哥素日行止是“金盆虽破分两在”。上节书,我们说贾芸虽然家贫,也没有整日去舅舅家要粮,他是个有骨气的。在邻里眼里也应该是个端正可敬之人,倪二虽然混也知道好歹,对他有几分敬重。

倪二见冲撞了贾芸,连忙告罪,并问贾芸这会子往哪里去。贾芸无心说到了难事。倪二居然说:

“不妨,不妨。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诉我,替你出气。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离家散。”

这是早年间的泼皮,虽然人物不堪,但是讲究“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三邻”,在外面鸡鸣狗盗、欺行霸市、吃喝嫖赌,对自己邻居亲戚却极力维护,以后倒了势或者老病了,还有个落脚的地方。现在的泼皮就没有这些忌讳了,专挑熟人祸祸,这也是今不如古的地方。

倪二最后还救过宝玉

贾芸说了自己在舅舅处的遭遇,竟然激起倪二的义愤来,倪二却不出口骂卜世仁,因为他知礼,既然敬重贾芸,就不该骂他舅舅。并且表示自己刚好要回一点利息来,要借给贾芸。而且倪二很知理,这是道理的理:

也罢,你也不用愁烦,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若用什么,只管拿去买办。但只一件,你我做了这些年的街坊,我在外头有名放帐,你却从没有和我张过口。也不知你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分;也不知是你怕我难缠,利钱重?若说怕利钱,这银子我是不要利钱的,也不用写文约;若说怕低了你的身分,我就不敢借给你了,各自走开。

倪二放债,他也知道这是个恶业,叫人厌恶、害怕。为了让贾芸放心,他提出一不写文约,二不要利息,这是打消了贾芸怕借了印子钱的疑虑;但他也有些傲气,若是贾芸厌恶他是个泼皮,觉得拿了他的钱低了贾芸身份,他也不借这个钱,各自走开,就当没有说这个话。

话说到这里,贾芸不借反而不好了,但是贾芸办事还是小心,提出要按例写了文约。倪二大笑:好会说话的人!我却听不上这话。既然贾芸说了“相与交结”,就不用文契,倒显着贾芸小气了。通过这个话,我们也能看出倪二在这件事上比贾芸亲舅舅要更义气些,只是事情轮到我们身上,我们能轻易就信了倪二的话?不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若看不透倪二真心,真是不敢招惹这种事的。

倪二给的银子是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贾芸也不放心,去钱铺特意称了一下。回到家,书中还交待了一件事,今天去舅舅处的事,按说应该跟母亲说一下。不过说了也无用,徒然让母亲生气,他就没有吱声。脂砚斋在此处批:孝子可敬。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后来有人说卖巧姐的“狠舅奸兄”中的奸兄就是贾芸,是断断不可能的,贾芸是什么人物,能和王仁这等人为伍,卖自家的妹妹?

巴结凤姐

直接给主管工程的凤姐送香料

第二天一早,贾芸就起床买了香料,往荣国府来。他为何今天来呢?因为昨天贾琏说,明天五更去兴邑,他这次来巴结王熙凤,叫贾琏再碰见,就是两头求人,很容易坏事的。他到了荣国府,还要特意打听一下,得知贾琏确实一早就走了,才往王熙凤处来。

路上刚好就遇到王熙凤,贾芸深知王熙凤喜欢奉承,恭恭敬敬抢上前去请安。王熙凤正眼也没瞧他,只是一边走一边问他娘咋不来了。贾芸就这个话题转到奉承王熙凤上,真真的好口齿!

凤姐笑道:“可是你会撒谎,不是我提起他来,你就不说他想我了。”贾芸笑道:“侄儿不怕雷打了,就敢在长辈前撒谎。昨儿晚上还提起婶婶来,说婶婶身子生得单弱,事情又多,亏婶婶好大精神,竟料理的周周全全;要是差一个儿的,累的不知怎么样呢。”

一提到王熙凤把荣国府料理的周周全全,就搔到了王熙凤的痒痒肉了,王熙凤听了,满脸是笑,贾芸这个事就有了三成了。并且停了步,问起来:

“怎么好好的,你娘儿两个在背地里嚼起我来?”

有了这个话头,就跟贾芸事先编的话对起来了。于是贾芸又对王熙凤提起香料的事,中间又拐带了几发吹捧王熙凤的彩虹屁,王熙凤又正要用香料,听了这些话,又得意,又欢喜,叫丰儿收下了贾芸的礼。原本王熙凤和贾琏已经商议好了,把绿化这块交给贾芸,但是王熙凤想,自己收了他的礼,马上提给他活的事,叫贾芸轻视自己,仿佛就这点子香就让自己动心了一样。等第二天王熙凤在路上遇到贾芸才说这个事。

彩虹屁不是最近才流行的

但是正因为贾芸两头求:即求了贾琏,又求了王熙凤,王熙凤有些不乐意了,怪贾芸不早来求自己。谁成想他们两口子还在明争暗斗,王熙凤说了一句:“你们要拣远路儿走,叫我也难说。早告诉我一声儿,什么不成了。多大点子事,耽误到这会子。”

最后,王熙凤还是给了贾芸这个差事,贾芸要了王熙凤批下的领票,一看竟然有两百两,当天领了银子。第二天他去还了倪二的银子,这样的人,贾芸还是放不开交往的。那这个绿化项目的成本是多少呢?贾芸去西门花匠方椿家,花五十两银子买了树。这个差事他就赚了一百三十多两,他早就了解行情了,所以才敢借倪二的钱的,也可见贾府的管理真成问题了。

仗义探庵

我们要如何评论贾芸其人

通过他遇到的这几件事,我们看到贾芸的形象也许并没有那么完美。他奉承宝玉、奉承王熙凤,我们严格一点评论,他就是低三下四、谄媚;他跟倪二借钱,我们苛刻一点八卦,他真不够个爷的样儿,跟放印子钱的打交道。但是他肯为了改善家中经济情况,去巴结人;怕母亲为舅舅的言行伤心而隐瞒了自己的遭遇;领了银子之后,他全部拿回家,告诉母亲,这些又是很难得的品质。有人厌恶贾芸的机变,觉得他过于油滑,但是贾府败落之后,他能同红玉、茜雪搭救贾府的人,这更是侠义心肠。《红楼梦》的可贵之处,就是在他不刻意塑造高大上的形象,而是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知亲的舅舅卜世仁巧言搪塞,人物不堪的倪二却肯仗义借钱;风流倜傥的宝玉,在贾家败落时一筹莫展,乡下婆子刘姥姥却能卖房卖地搭救巧姐,至于如何取舍,就留个我们这些读者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ljizheng.com/ndzl/11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