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初秋的一个上午,记者一行3医院,适逢院长虎威刚从病房检查工作回来。“不好意思,来晚了。医院病房去看一看,心里才踏实,习惯了……”他边脱白大褂边表示歉意。
年
24岁的虎威从西安医学院毕业后
穿上白大褂、挂上听诊器
成为一名泌尿外科的医生
怎样做一名好医生?
虎威常常告诫自己,好医生就应该有伟大的职业理想,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与爱心去帮助所有的病人,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温暖、真情。
上世纪90年代
虎威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工作
“回首往事,那个秋天恍如昨日”
在虎威的感慨声中
聆听他细数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事业的巨大变化
医院飞速发展
“老式破旧的门诊大楼里,十几个病人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病房里面,头顶上一台老式吊扇吱呦吱呦作响。”回想起自己刚医院时的样子,虎威记忆犹新。
当时的虎医院管理。“上个世纪90年代末,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医院承担着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的任务,我所在医院对医院。”虎威说,医院管理水平低下,硬件设施老化,设备落后,病房陈旧。医院跨专业执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学外科的去搞妇产科,护士去做B超,这些都不足为奇。虎威作为带队领导,带领对口支援医院进行了持续五年的帮扶。经过帮扶,医院管理水平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显著提升,管理、医疗、服务、规模、规范执业等医院水平。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开放病床张,拥有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人,年门诊量1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余例,手术0余例,保健体检人次,综合实医院前列……一个个数据,医院的飞速发展。
电子病历提高诊断效率
“现在咱们看病,一张就诊卡搞定所有的事情,可是在那个年代,医院看病要先拿病历才能就诊。”虎威说,如今,这个传统的就医流程,已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提起病历本,虎威笑称以前很多患者管它叫“天书”。为啥,因为医生在上面写的什么,除了医生和药房的人,患者根本看不懂。“患者多,医生一笔一画地写,肯定就耽误到后面患者的看病时间了,所以医生的字迹就会潦草一些。”
虎威说,那个年代医生都是用钢笔写病历。“忙着看病,忘记盖笔盖的事情经常发生,钢笔顺手就放进兜里去查房,等回来时白大褂的口袋处已经黑青一大块。同事们自嘲是穿着迷彩大褂去出诊。”虎威说,现在病例、钢笔均被电子病历所替代,那个让白大褂变色的年代也越来越远了。
如今方便快捷的电子病历,不仅避免了原先手写病历字迹潦草和纸质病历不便保管的问题,也提高了医生诊断的效率,把就诊卡往读卡器上一放,患者的病史便一目了然。虎威表示,过去从检查到完成病历书写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同样的过程最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诊断设备更新换代
谈及这些年医疗设备的改变,虎威用科技改变一切来形容。“就以我们过去用的听诊器为例,那时候听诊器的橡皮管材质和输液管一样,戴在脖子上久了就磨得发硬发脆了。听诊器作为医生的诊断设备,现在早已更新换代了。而且,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类磁共振、四维彩超等辅助手段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水平和速度。”
虽然检查设备越来越先进,但虎威常常和医生们讲,医学不是一般的科学,是科学、社会学、人文学等综合学科,它充满了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深奥而又变化莫测,没有谁能够站在学术的最高层驾驭一切,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就需要医生具备科学客观的态度,不断总结失败、吸取教训,不断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才能不断地自我超越,用虚心与自我批评的态度不断完善自己。
让虎威记忆犹新的是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已经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的虎威,一心想要发展科室技术,他认为只有医疗技术的提高,才能真正为患者解除病痛和疾苦。在泌尿外科手术中,以肾脏移植手术最为复杂、要求最高。当时科里住了一名29岁的男性尿毒症患者,符合肾移植手术的一切条件,医院的条件有限,手术难度和风险太大,患者一直心存顾虑下不了决心。虎威就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反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进行心理疏导,他严谨的作风和耐心的态度也打动了患者和家属,最终同意手术,虎威带领的手术团队以精湛的技术成功为这名年轻的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如今19年过去了,不管虎威调到哪里工作,当年这名患者每年都会来看望他,“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句话只有共同经历过生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含义。
医联体变成了紧密型
提及上世纪90年代的医疗环境,虎威说,当时国医院的分级诊疗工作,医院都会派出技术力量较医院的医务人员提高业务能力。
“那时候的医联体是松散型的,如今的医联体变成了紧密型。”虎威说。以前的医生到基层,主要是去做手术和帮患者看病,是去“输血”的,而如今已经转变成“造血”了,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带给基层的不仅是新技术,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医院的医疗环境,均衡配备优质资源,西安较早就开始试行分级诊疗,医联体就是分级诊疗的重要载体。“医院与阎良区、未央区、医院建立起医联体的合作关系。”虎威说,医院通过多种方式,让医院的专家定期去基层义诊、带教,医院的医医院培训、进修,从而帮助医联体的成员单位提高服务能力。
通过医联体的转变,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如今患者看病已经可以不出乡、不出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院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虎威表示,经过传帮带,现在医院接诊的轻微小症患者如感冒、腹泻、胃炎等患者数量明显减少,医务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治疗危急疑难重症患者。
医疗服务转向人性化
在采访过程中虎威提到了“小丑医生”。他说,如今的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开始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