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刚过,在新疆医院泌尿中心普通病房,小林(化名)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出生后的第27年,会以“肾移植”这样的方式,再次与50余岁的父亲“血脉相连”。
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毅宁查房看望小林10月5日,医院实施了一台特殊的亲属供肾移植手术。27岁的小林突然查出尿毒症,50岁的父亲毅然捐肾给儿子,经过手术后精心治疗,父子俩恢复非常顺利,小林已安全转入普通病房。“感谢医院,感谢所有医护人员,是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小林的父亲紧紧握住前来查房的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毅宁的手说。
给儿子第二次生命
五旬父亲为尿毒症儿子献出一个肾
50岁的老林家住阿勒泰地区北屯市,平时在儿子开的小店里做点小生意,一家人的生活还算说得过去。小林也和同龄人一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向往,但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4年前,年仅23岁的小林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头痛等症状,测血压明显升高。最初,他以为是干活累的,也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眼睛看不太清了,小林才开始慌了起来。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老林赶紧带着小林前往老家四川,医院,小林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3级”,经过一体化的治疗,小林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就出院返疆了。年1月,正在工作的小林突然感到“天旋地转”,乏力、头痛……一系列熟悉的症状再次袭来。当年3月,医院复查时,肌酐已增至umol/L(男性正常值53-umol/L),一家人又奔医院寻求“希望”,在这里小林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肾等相关药物的对症治疗后,小林又出院了。但“沉默的杀手”并没有因此暂停。年4月底,小林又被家人送来医院,入院时,小林的肌酐已达.70umol/L,经过详细检查,小林最终被确诊“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医生检查小林的身体状况
“医生说是尿毒症时,当时就懵了。”小林说,他压根没想到年纪轻轻的自己会得这个病,在医生的建议下,小林开始接受透析治疗。在医院进行透析治疗时,医生建议小林尽快做肾移植。“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不注意,竟然到了要换肾的地步。”老林说,但无奈,如果小林不尽快进行肾脏移植的话,之后的并发症会来得更快。于是,小林一家又开始了边做透析边等肾源的“漫漫路”。医生告知老林和小林手术治疗方法
医院肾病科主任姜鸿告知老林:肾脏移植虽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最佳选择,但由于肾源稀缺,等待时间肯定会比较长。不过,有个减少等待肾源时间的办法,就是亲属活体肾移植。在了解清楚情况后,老林决定捐出自己的一个肾,移植到儿子体内。经过一系列检查,老林符合捐肾条件。在完善亲属肾移植伦理审批后,手术时间定在了年10月5日,考虑到老林是家里生活上和经济的支柱,医院采用微创为其做供肾取肾,将手术损伤尽可能降低,争取将移植肾的缺血时间压缩到最少。手术中
最终,历经3个小时,肾脏仅热缺血4分钟,老林的肾脏成功移植到小林体内,血流一开放,马上就有新的尿液流出,手术非常成功。“10月5日,就是我的第二个生日!是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小林开心地说。经过手术后精心治疗,老林父子恢复非常顺利,小林也于近期转入医院泌尿中心普通病房,等待他的是如秋阳杲杲般的新生活。“移”路同行
让更多新疆器官移植患者得到救治
器官移植是器官衰竭患者延续生命唯一的希望,也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重要医疗手段,但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目前,每年因终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每年器官移植数量仅约2万例,移植的缺口很大。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科学公正、遵循伦理、符合国情和文化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每年约有30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而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但其中仅有6%的患者能够实现器官移植。新疆由于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使得器官移植的操作更是“难上加难”。不少百姓为了完成一次“生命接力”,不惜往返奔走几千公里去内地治疗,可是往往因供体紧缺,患者一家需要花费更多费用进行毫无确定的等待。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受到影响,使得很多新疆患者更是“移”路艰辛。本次肾脏移植手术,也是医院自疫情后的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手术救治患者,是基于医院在肾脏移植等器官移植手术中多年的积累,标志着我们在多学科联合救治复杂危重症的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毅宁表示,经过几代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肾脏移植已成为医院的常规手术。本次手术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医院器官移植团队的综合实力,提升了新疆地区器官移植的技术水平和相关专业综合发展。“移”路同行,未来可期。9月24日,在中医院与医院京疆两地专家通力协作下,西北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在医院成功实施,这标志着医院在终末期心衰治疗领域中,迈入一个新的平台和领域,实现终末期心衰全程管理,包括“药物-器械-心脏移植”一体化综合模式。“今后,医院将继续建立起更规范的器官移植治疗系统,使新疆地区需要器官移植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治疗,践行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患者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更为周边中亚地区提供更优质的区域医疗服务。”杨毅宁说。-END-
文/健康报记者陈雪医务部麦尔当·艾力木
图/党办马力克
编排/田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