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措施,进一步便利群众就近看病用药。在12月10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介绍,从年启动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5.29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每个县都有一家以上的联网定点医疗机构,累计结算人次已经突破万人次,直接结算率达到60%左右。
试点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李滔在会上介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全国。在此基础上,国家医保局明确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基本政策,分类推进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
在普通门诊方面,今年年初已全面打通京津冀、长三角、西南5省先行试点,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新增山西等15个省作为国家门诊试点省份。目前已覆盖97.6%的统筹区和12万家定点医疗机构,91.7%的县都有一家以上的联网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累计结算也突破了万人次。
在门诊慢特病方面,高血压、糖尿病两个门诊慢特病已在西南5省试点。今年9月,全国范围内又启动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2月1日,江西萍乡的一个参保人,医院实现了首例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的直接结算。
费用结算流程更加便捷
据介绍,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流程从“先备案、选定点、持卡就医”变为“先备案、选定点、持卡码就医”。一字之变,体现结算流程更加优化和便利。
异地就医备案是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前提。李滔表示,部分参保地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和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实现异地就医的跨省通办,参保人无须回到参保地开通备案。李滔还特别提到,门诊和住院可以同步备案,只需开通一次备案就可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除社保卡外,现在参保人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