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门诊时间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医院肾内科学术带头人杨霓芝
“肾为先天之本。”在中国的养生文化里,肾有着特殊的地位。现代人对肾脏越来越重视,既有养生文化的复兴,也因为肾病的高发。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病发病率高达12%左右,其中10%的慢性肾病会发展为尿毒症。尽管中西医语境中的肾有着不同的内涵外延,但中医治疗肾脏病也有着独特优势。龙先生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患者,医院就诊,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而且由于激素使用过多,出现药物过敏,就像爆肥加整容手术失败,变成了满月脸、水牛背、腿部水肿。如果继续服药副作用会加重,减少药量病情又出现反复,他陷入了两难境地,直到走进医院肾内科学术带头人杨霓芝教授的门诊室。杨霓芝从事肾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40多年,是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慢性肾脏病研究专家组组长、国家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师承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肾内科疾病的诊治方面造诣颇深,得到中西医各界的一致认可。经过一年多的细心治疗,龙先生的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均回到正常。“杨教授知道我药物过敏,就尽量少开西药。”龙先生说,杨霓芝辨证施治,不仅疗效显著,还带有美容效果,来复诊的患者几乎没有激素脸。1
从无到有,创建国家重点专科
成为一名医生,是杨霓芝从小的梦想。年从广州中医学院(今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时,她主动要求到临床一线工作。
“我们多个同学,10个人留校工作,只有我1医院。”杨霓芝说。医院只有一个破旧的三层小楼,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而她的工牌号,医院多年付出的记录。
在前18年里,杨霓芝经历了多个部门。“医院没有分专科,我先是分到内一区,主治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患者。”杨霓芝说,后来她又轮转到病房、急诊工作。多个部门的轮番历练,多种疾病的诊疗经验积累,杨霓芝临床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内外妇儿、心肝肺肾等疾病我都看过,也积累了一定经验。”
现在的杨霓芝,待人和蔼可亲,是一个平和安静的老太太。但年轻时的她却有一股为了工作不惜一切的拼劲。
结婚以前,医院宿舍,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泡在门诊和病房。结婚后,医院比较远,她还是每天6医院,下午天黑了才回家。“我没时间谈恋爱,每次见面都是他来找我。”杨霓芝笑着说,因为早出晚归,她很长一段时间都没顾得上看一下自己的新房。
每每有人称赞她敬业,杨霓芝就赶紧摇头。在她的叙述中,医院一切为了患者的思想传承,还有家人的包容——因为少回家探望父母,十医院忙碌,她一直心怀愧疚。
不过,说起被任命为肾内科主任的往事,她无意中承认自己“工作很投入”。这显然是谦辞,因为身兼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最需要的素质还是医术。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医院把成立肾内科的事情提上了日程。与同时成立的神经科等不同,肾内科没有全国名中医刘茂才一样的老将做学科带头人,医院决定从年轻骨干中选才,杨霓芝被点将,成为全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
杨霓芝觉得这有点不太合心意。“当时我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治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比如运用中医治疗产后慢性心肌病,一个月就可以取得明显效果,高血压等治疗也有不错的心得。”她说,肾内科要从头来过,有些可惜,她也舍不得一些跟随了十几年的患者。反复考虑三天后,医院需要,从此开始了肾内科的创业传奇。
为开展专科建设,医院年代选派一批骨干医生到医院进修,杨霓芝也在其列。在这里,她像回到了大学时代,对新知识如饥似渴,还经常到其他科室蹭课、偷师,把解剖学、病理学等都学了一遍。后来她又参加了全国最顶级的肾病学习班,系统地提升了肾病诊疗能力。
“通过这几次学习,我认识到西医在病理、诊断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杨霓芝说。肾病有很多并发症,其中高血压、心脏病等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而心血管病治疗是她以前的强项,她就把心血管疾病知识和肾病知识融会贯通,把中医理论和西医知识相互印证,临床上结合施治,“这样一结合非常实用,当时我就得心应手,心想再危重的患者来了我也不怕。”
医院要求,专科患者收治率要达到90%,杨霓芝更大胆,她在科室里约法三章,除了第一条要求以中医为治疗切入点外,第二和第三条都围绕收治患者,“只要诊断有个‘肾’字,不管患者病情多重都收,我们义不容辞。”
1
从内到外,影响力遍及世界
大量收治患者给新科室带来不少压力。“我们团队比较年轻,经验水平不足,有些危重患者抢救就要请外院专家来指导。”杨霓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肾内科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国家重点专科的要求建设的,为此必须苦练内功。
她身体力行,组织同事认真学习中医经典、中医理论,中医治肾知识,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古代治疗肾脏病有很多理论、方剂,用来治疗水肿的五苓散、五皮饮、真武汤,治疗蛋白尿的当归补血汤、左归引、右归引等,都是前人留下的经验,我们要继承发挥好作用。”
“医院的建院目标是‘中医走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创医院’,医院目标一致,创建全国一流的肾病科。”医院要求,多次选派本科年轻医院进修,她自己也多次带队去北京医院、北京医院、医院、江苏医院、医院等学习交流,引进技术。
“取经归来,我们先后开展肾活检技术、肾病理检查及血透、腹透、体外超声波碎石、肾移植等肾科特殊诊疗项目;开展了大肠水疗、肾病治疗仪、中药透析等中医特色疗法。”杨霓芝说,她和同事们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坚持采用中医为主,也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迅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目前肾病科已有3个病区,床位增至张,可以满足肾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疑难重症的治疗需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杨霓芝名医工作室成立
杨霓芝还积极推动新疗法,比如以中药配合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血透机是她在建科之初接手的,“年医院就购买了两台血液透析机,后来逐渐增加,现在已经有多台血透机,年透析超过6万台次,排名全省前列。”
医院要开展血透?这个问题曾有不少人问过。杨霓芝的解释很简单,仪器是治病救人的工具,是中医药治疗的补充手段,“我们主要运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但一些肾衰晚期患者突发急性左心衰和高血钾等,就需要给予紧急透析治疗争取时间,然后再中医辨证施治。”
她进一步解释说,通过在患者透析的过程中积极运用中药治疗,在降低透析并发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态、改善微炎症状态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通过血透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医院危重病救治能力,“我们采用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技术协助心脏中心、ICU病区等抢救并发急性肾衰、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极危重患者疗效明显,采用血透与血液灌流串联的方法成功抢救多名重度中毒患者。”
杨霓芝也不介意做一下血液透析的终结者。
“我有一个患者是法国华侨,年诊断出2型糖尿病,医院进行相关治疗。4年,医院建议他透析,患者拒绝了,辗转来到中国找到我,我辨证治疗,辅以益气活血的院内制剂三芪口服液,并予中成药尿毒清、百令胶囊等益肾药物,病人病情好转稳定,目前还未透析。”杨霓芝说,还有一位来自印尼的慢性肾衰患者,14年来不断往返印尼与广东,在她的帮助下,延缓了肾衰的进展,延长了进入透析的时间。
“慢性肾病起病隐匿,不少患者在就医时已进入尿毒症。”杨霓芝说。目前全国尿毒症透析患者有30多万人,每年花费亿元。采取有效的措施延缓疾病进展,推迟进入透析的时间,可以节省大量资源。
1
从弱到强,中医肾病学开枝散叶
患者是最好的传播者,随着他们口口相传,杨霓芝教授逐渐为省外乃至海外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坐十几个小时火车、打十几个小时飞的来医院肾内科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一个肾炎患者,是美籍华人,医院都没有看好,我给他中药治疗稳定了病情,现在每年都回来复诊;一个越南的肾综合症患者,曾经到北京找全国肾病权威治疗,中药西药都用过了,效果不好,我给他中医辨证施治为主治疗,现在已经痊愈。”杨霓芝随口一说,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如前文所述,肾病大多是慢性病,由于需要长期复诊,不少人和杨霓芝成了老朋友。不久前,一医院,感谢杨霓芝20年前的救命之恩。
年,陈先生是被抬到医院急诊科的,那时他只有19岁,患有肾病综合征,同时合并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医院用激素肝素等治疗,不仅没有效果,还出现了皮肤出血等恶化迹象。
“急诊科医生问我,这样的病人收不收?我说收!”杨霓芝说。她完全停用激素和血栓抗凝药物,先用中药辨证治疗静脉血栓,1个月后再进一步治疗肾病,才有了现在身体健康的陈先生。
彼时全国有五家中医肾病重点专科,轮流举办全国肾病诊治新技术学习班。陈先生住院期间,恰逢医院主办会议,听杨霓芝教授介绍了这个病例后,到会专家们纷纷到病房一探究竟,学习取经。
“只要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疗效上去,专科就上去了。”杨霓芝说。随着一个个患者顺利痊愈,一个个经典病例引发观摩,医院肾内科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折服了患者和同行。
▲杨霓芝带教
“十五”期间,医院肾内科被评为全国中医肾病重点专科中唯一的优秀重点专科;8年,医院获准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主要研究病种就是杨霓芝牵头的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杨霓芝还牵头全国30家肾病重点专科进行“慢性肾衰”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的制定与研究,把自己的学术思想推向全国。
“我是年采用中医益气活血法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学术思想的。”杨霓芝说,她主张以中医益气活血法防治慢性肾脏病,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难治性肾综,益气活血蠲毒的中医综合措施延缓慢性肾衰竭,目前都在临床中得到验证,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这个学术思想,杨霓芝研制出前文提到的院内制剂三芪口服液——也叫通脉口服液,已投入临床20多年,很多患者主动请求开这个药吃。“一开始我们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后来临床发现,该制剂对肾衰患者也有明显疗效。”杨霓芝说,她的研究生现在正在做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同时进行新药开发。
杨霓芝还醉心于人才培养,在她的严格要求和认真指导下,青年医师迅速成长、各尽其才。她培养了博士后3名、博士13名、硕士研究生15名、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弟子2名、省级师承弟子2名,院内青年医师及弟子40名,同时还在院外带徒4名,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希望每一个弟子、学生都成为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杨霓芝说,医院各肾病专科有6位科室主任是她培养的,还有不少弟子学成后去了上海、河北等多个省市,成为当地肾病治疗专家。再传弟子也开始崭露头角,年弟子刘旭生的学生苏国彬在《柳叶刀》上发表《中国住院感染患者肾功能与住院结局的横断面分析》,并通过ACRP临床研究主要研究者(CPI)国际认证,令医院肾病科的学术影响进一步走向世界。
弟子们逐渐独当一面,自己也年龄大了,杨霓芝却还不肯休息。现在肾内科在省中医总院、芳村分院、大学城分院和珠海分院都设有病区,她还在海南医院、医院设有名医工作室并带了徒弟,经常多地奔波,不辞辛苦。
“医院就像一个大家庭,我在这里工作40多年,从普通的医生成长为广东省名中医、全国中医肾病副主委、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怎么舍得离开这个大家庭?”杨霓芝说。
年3月18日,在一众弟子的簇拥下,杨霓芝现身珠海。在当天举行的“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高级峰会暨血透+中医药特色疗法项目学术研讨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设项目杨霓芝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揭牌。这是一次新的开始,在中医肾病学领域,杨霓芝还要继续为患者传递福音。
感谢《人之初》杂志、广东卫生在线